李 浩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粗碎工段是選礦工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粗碎工段的受礦倉、擋土墻、地下通廊及設備基礎等混凝土用量大,土建施工費用高。傳統的設計方法,往往是采用構件設計法,即受礦倉、擋土墻、地下通廊等單獨計算,不考慮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設計相對保守,存在優化空間。
本文通過對料倉、相關范圍內的擋土墻、部分地下通廊、重板給料機基礎及操作平臺的整體建模,介紹了該部分粗碎工段的整體計算方法。
某項目粗碎工段由原礦受料倉、重板給料機和顎式破碎機三部分組成。根據工藝布置方案,利用原有場地地形并進行部分填方,形成12.5 m高差,此處設置一段扶壁式擋土墻。原礦受礦倉平面尺寸6 m×7 m,側壁高1.5 m,漏斗高度4 m,在漏斗邊緣處設置暗梁。受礦倉下為重板給料機及鄂式破碎機,重板給料機基礎為框架式,顎式破碎機基礎為塊體基礎,為減輕振動影響,在顎式破碎機與重板給料機基礎之間設置結構縫。重板給料機及顎式破碎機下設置地下通廊,通過皮帶將礦石運往下一段工序,地下通廊采用混凝土結構。結構整體模型如圖1所示。
(a)前軸測圖
擋土墻選用扶壁式擋墻,底板、側壁及扶壁均采用板單元模擬。
受料倉側壁及漏斗均采用板單元模擬。漏斗口處布置有暗梁,采用梁單元模擬。
地下通廊底板及側壁采用板單元模擬。
重板給料機的框架式基礎,梁、柱采用梁單元模擬。柱底支撐在地下通廊底板上,柱底彎矩較小,按鉸接考慮。
底板與土接觸采用彈性連接模擬,由基床系數及單元面積計算彈簧剛度,節點彈性連接可限制底板豎向變形。在底板四角設置節點限制水平位移的支座,形成穩定結構。
結構作用主要可分為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兩類。永久作用應包括結構自重、土壓力、設備自重、地基的不均勻沉降等;可變作用應包括礦石料重、設備運行荷載、檢修荷載,地面堆載等。
土壓力采用朗肯土壓力理論計算[1],基本假定為:墻背垂直;墻背表面光滑;填土表面與水平面夾角為0;不考慮墻厚填土的粘聚力。
重板給料機支座通過預埋件與框架式基礎相連,荷載以線荷載形式施加在框架梁上。
根據《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標準》(GB 50077-2017)[2],受礦倉為低壁淺倉,貯料壓力垂直作用于側壁及漏斗壁上。
檢修荷載以均布荷載形式施加在樓面上。操作平面的均布荷載為4 kN/m2,吊裝檢修平面的均布荷載為8 kN/m2。
承載能級極限狀態計算時,采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其荷載分項系數按下列規定選用:結構自重取1.2,貯料荷載取1.3,平臺活荷載取1.3(標準值>4 kN/m2)[3-4]。
按承載力極限狀態驗算,根據荷載基本組合得到應力計算結果;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根據荷載標準組合得到變形計算結果。
1)基礎底板應力及變形如圖2所示,在擋土墻底板上由于豎向土壓力的有利作用,應力很小,地下通廊處沒有土壓力,應力稍大,角部由于設置了限制水平位移的支座,局部出現應力集中,可忽略不計。由于水平土壓力作用,基礎底板前端沉降較大;豎向荷載通過擋墻傳遞到基礎底板,墻根處豎向變形比其他位置大。
(a)基礎底板應力云圖
(b)基礎底板變形云圖
2)擋土墻側壁應力及變形如圖3所示,擋土墻主要承受水平土壓力作用,扶壁柱之間的擋土墻中下部應力比較大,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扶壁柱的支撐作用明顯。由位移云圖可以看出,擋土墻頂部變形最大,緩沖倉處側墻剛度較大,此處的變形比擋墻頂部小。
(a)擋土墻應力云圖
(b)擋土墻變形云圖
3)重板給料機框架的應力及變形如圖4所示,為避免較大振動,重板給料機的梁柱截面尺寸較大,框架的梁柱應力均不大。由于框架與擋土墻相連,框架的變形主要是水平變形,在設計時,應適當增加最外側框架梁柱的配筋。
(a)重板給料機框架應力云圖
(b)重板給料機框架變形云圖
1)整體計算方法可充分考慮受礦倉、擋土墻、地下通廊及重板給料機框架等的相互影響,計算結果較傳統方法更加準確。
2)重板給料機框架剛度小,受擋墻變形影響較大,設計時宜適當加大縱筋并全高加密箍筋,以增大框架柱的延性。
[ID:00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