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香,張洪云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00)
齊河縣是全省農業大縣、全國糧食大縣,齊河縣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和管理農田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是水利部糧食作物地下水灌區引入社會資本試點項目之一,項目位于齊河縣焦廟鎮,項目區共有548戶,采用“一家一戶”土地種植模式,種植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糧食作物。項目總投資1012.52萬元,其中骨干工程主要是機井、管道、排水溝、橋涵、信息化、電力、合作社硬件設施,投資637.4萬元,全部為省以上財政資金;田間工程主要是噴灌設備,投資375.12萬元,由政府與社會資本方按照4∶6的比例投入,其中省以上財政資金為150.05萬元,社會資本方資金為225.07萬元。工程建設內容是發展噴灌面積352.8hm2;新打機井48眼,地埋輸水管道20.51km;安裝中心支軸式噴灌機9臺,配備卷管絞盤式噴灌機22臺,配套地面移動管道(軟管)4.7km、配套噴頭260個;清淤疏浚排水溝12.6km,新建生產橋3座,涵20座;建設信息化系統1套;配套變壓器7臺,架設高壓線纜1.52km,地埋低壓電纜16.78km;配套合作社硬件設施。該項目2016年3月完成了省以上財政投資和社會融資。
該試點項目堅持“節水優先”,項目區采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在穩定或增加糧食產量的前提下,把灌溉用水節約下來;堅持兩手發力,既不能把農田水利全部甩給市場,也不能讓政府大包大欖,要找準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的結合點與分界點,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合力作用,提高農田水利工程的建管效率和效益。為此,制定具體的節水獎勵辦法,調動社會資本方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的積極性,實現節水、省工、增產、增效,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支撐,為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地區提供經驗。
根據《山東省節約用水辦法》《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等規定,試點項目區出臺節水獎勵管理辦法,建立與節水成效、財力狀況相匹配的農業用水節水獎勵機制,建立有效破解不提價難以實現節約用水和工程良性運行、提價農民難以接受的農業水價改革“兩難”問題,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和可持續利用。
1)節水獎勵對象。針對項目區已有完善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并且能夠實現統一灌溉,群眾基礎好、組織化程度高,而噴灌機械在運行使用中具有專業性強,操作技術要求高,需要社會資本方提供技術支持的實際情況,項目區成立了農業灌溉專業合作社,由社會資本方、焦廟鎮農民用水協會、村支部書記等人共同發起,設立了理事長、副理事長、監事等職位,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同時制定了內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辦法等各項內部規章制度。農業灌溉專業合作社負責項目運行管理和維護,為群眾提供灌溉服務,因此,試點項目區節水獎勵的對象是獎勵給合作社。對于未發生實際灌溉,因種植面積縮減或者轉產等非節水因素引起的用水量下降,不予獎補。
2)節水獎勵的資金來源。試點項目節水獎勵資金來源為縣財政每年列支的專項獎勵資金、上級補助資金、政府有償出讓水資源使用權收入及社會捐贈等。
科學合理確定節水獎勵標準是調動社會資本方參與改革、實施節水積極性、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節約灌溉用水的關鍵。
1)定額標準。定額標準制定步驟:一是選取齊河縣雨量站1984—2013年的降雨系列資料,進行降雨頻率分析計算,得到不同頻率降水典型年;二是采用降水有效利用系數法進行作物有效降水量的計算;三是按照典型年的降水情況,根據大田作物耗水量平衡方程進行灌溉制度調算,得出項目區小麥、玉米各生育期凈灌溉定額;四是項目區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85以上,用凈灌水定額除以0.85得出毛灌溉定額。
由于各年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濕度等氣象和水文條件的不同,作物灌溉需水量也不盡相同,很難確定采用哪個定額(P=50%、75%、90%時毛灌溉定額分別是 135.3m3、194.1m3、258.8m3)作為節水獎勵標準。為了能夠實現節水獎勵,節水獎勵的定額標準按照畝次毛灌溉定額作為標準(見表1),對畝次實際灌溉用水量低于畝次毛灌溉定額的水量進行獎勵,但是超過90%毛灌溉定額258.8m3的不予獎勵。每次灌溉節水量=畝次毛灌溉定額-實際灌溉水量。

表1 項目區小麥、玉米各生育期畝次毛灌溉用水定額 m3
2)獎勵價格標準。根據政府節水獎勵資金數額,按照政府可承受能力,制定節水獎勵的價格標準,按0.3元/m3作為標準進行獎勵。年度節水獎勵的費用=年度總節水量×0.3元。
每次灌溉前,召開理事會,表決各項工作安排,主要包括:檢查檢修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確定和管理噴灌服務人員隊伍,租用農用機械設備數量等。糧食收獲時,組織好各村統一收割和統一播種工作,以便統一灌溉。灌溉時期,項目區各村安排2名技術人員進行操作;農閑時期,聯系社會資本方并安排合作社技術人員對各村地塊噴灌設備、機井電泵等進行檢修維護。合作社安排專人進行土壤墑情監測,及時查看信息化系統相關數據。根據作物需水量、土壤墑情、降雨情況,按照農業部門專家指導,進行適時灌溉,灌溉前對各村群眾做好宣傳。根據土壤墑情實時監測數據,當40cm以內墑情達到90%以上時,及時停止灌溉,避免水資源浪費,確保高效節水。
合作社于每年的12月31日至次年1月31日間按照節水量向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核實,報送縣財政主管部門審批,縣財政主管部門按年度給予獎勵。申報人須確保提供的材料真實、可靠,對弄虛作假騙取節水獎勵的,取消其申請資格,已獲得節水獎勵的,收回獎勵資金。存在私采地下水等違法用水情形的,一律取消申請資格。節水獎勵資金的發放接受群眾監督和財政、物價、審計等部門的檢查和監督。
試點項目實施并投入運行以來,項目區節水能力明顯增強,與項目建設之前相比,項目區年節水34萬m3,年省工10584個,省工效益達到106萬元,水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社會資本投資方、農民群眾和政府多方受益。宏觀上講,糧食作物種植區實施噴灌改變了人們對傳統農業灌溉模式的認識,啟發大家重新審視農業灌溉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和產業化升級,新的灌溉模式和運行管理機制的成功探索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一個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