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清和
近日,國內外頻頻爆出性侵案件,引起廣大網友關注,也將性教育再次推到風口浪尖。雖然我國社會對性教育的必要性已經形成基本共識,但如何進行性教育,卻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性教育應該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有人則認為應該用科學知識向人們進行積極健康的性教育。那么性教育到底是應該以道德教育為主還是以科學教育為主呢?
性教育是指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中有關性的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用道理說服人依照性的規范、指示或要求去做。道德是人們共同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是人品格高低的衡量標準??茖W教育雖然能讓人了解一個事物,而道德教育則是讓人知道如何面對、對待事物,并做出高尚的選擇。性教育應該以道德教育為主。
第一,道德教育能達到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人們了解性知識,而是使人有更高層次的性道德。只有以性道德為核心支撐,以性知識為依托的性教育才能培養人理性的性認知。不把性道德放在首位,沒有明確道德的性教育是片面的、畸形的。譬如瑞典,1956年起在中學強制推行以性科學為核心的性教育,結果5年里少女懷孕率增加60%,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下降了2歲。而同樣是發達國家的荷蘭,從幼兒園開始分階段開展提倡以道德為核心的性教育,其懷孕率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第二,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形成高尚的性思想意識。即使全面的了解性知識,沒有行為規范和引導,必然導致性欲旺盛且道德層次低的人縱欲甚至性犯罪。例如,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性科學知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我國現狀相似,但當時爆發的性革命否定一切傳統性道德,后果是每年有百萬少女未婚先孕,青少年性犯罪以及性病患者增加。直到90年代性道德回歸這一現象才有所改善。由此可見,在性教育活動中,應該以道德教育為主。
第三,當下我國的性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如果在這時把道德和科學在性教育中的角色對調,認定性教育是科學教育的話,那么在復雜環境下成長的這一代青少年,會造成欲望與道德的天平的失衡。在性教育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道德教育,失去道德的約束,科學的性知識便不再是性欲的韁繩,而成為不經意間的誘導。歸根結底,性教育不是為了給人類社會的性行為拉一條最低的科學底線,況且一旦設定了底線,底線便會一再被挑戰和突破。只有以性道德為核心,輔以科學知識的性教育才是我們今天真正談論和需要的。
性教育是指關于人類的生殖、交配等性行為以及相關規范的教育??茖W教育是以科學為內容,以破除無知和愚昧,培養人科學理性精神為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指社會為了使人們受其道德規范約束,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要論證性教育應以哪種教育為主,要看性教育更符合哪種教育的特征。下面,將從性教育的內容、目的和意義來論證性教育應該以科學教育為主。
從性教育的內容來看,性教育本身就是一套科學理論體系,它揭示的是客觀的性的規律,提供的是科學的方法,探討的是正確的性的本質。從性的產生到性的發育再到性的成熟,它為我們講述了性發展的全過程。同時,它在傳播中揭示了男性和女性由于不同荷爾蒙的作用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第二性征,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的狀態。最后,又提供一套科學的方法指導我們怎樣才能進行科學的性保健。
從性教育的目的來看,是以性知識解答人們對性的疑惑,教導人們科學認識性,理性看待性,從而實現人的健康成長。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受道德約束,行為符合規范。誠然,人的行為需要受到約束,但性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約束。反觀科學教育,其目的在于以科學破除無知,以科學弘揚理性,培養人們科學理性的精神,實現人的健康發展。可見,在目的層面上,性教育與科學教育不謀而合。
從性教育的意義來看,性教育的意義在于通過普及性知識和弘揚理性精神,解決當下的各種性問題,促進社會發展。道德教育以規范使人向善,價值甚大,但是和一個性無知的人談性道德,談何容易呢?科學教育的價值在于:它能夠使人科學而理性地思考與行為,從而使社會回歸秩序與合理。這正是解決社會存在的性無知和性混亂等問題的決定性途徑。因此,科學教育的價值較道德教育更大,可見性教育應當以科學教育為主。
性教育不只是讀一本書,聽一次講座或看一次影像,而是涉及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一個系統教育工程,也是一個隨受教育者年齡不斷發展的再社會化過程,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茖W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為了實現性教育目的所采用的兩種方式,科學教育方面以書籍,互聯網等為載體傳遞客觀事實,道德教育方面圍繞平等、尊重、忠誠等核心價值觀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二者運用在性教育中,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