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槿 浩博
在波瀾壯闊的社會進步大潮中
有一群最可愛的人
他們敢於創造,敢於建設
將智慧用於改變
用汗水潤澤夢想
旨在
同心共筑香港美好的明天
天津市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常董
——蘇宏邦,就是其中一份子
香港國安立法,民心所向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全國“兩會”的順利召開顯得格外重要。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相關法律並列入基本法附件三,這標誌著香港國家安全立法完成前期程序,即將進入制定環節,且自法律公佈之日起實施。天津市政協委員、香港青年聯會常董蘇宏邦先生對此十分支持。
過去近一年來,香港因“修例風波”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擾亂香港社會秩序,重挫香港經濟民生,“黑暴”“攬炒”遺禍至今。面對香港社會不斷撕裂的狀況,蘇宏邦先生認為:“此次香港國家安全立法是我們非常愿意看到的,立法以後,將完善香港的法治,讓執法部門有法可依,也能有效地遏制‘港獨泛濫,打擊本土恐怖主義,令香港社會盡快恢復正常,盡快融入國家發展大潮。”
為了維護“一國兩制”堅定不移地落實,保持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蘇宏邦先生與廣大有志青年走上街頭,收集市民意見,為立法貢獻智慧,凝聚共識;向市民釋法,消除社會上各種種疑慮,營造有利立法的良好環境,形成社會理性建言、務實配合的正能量。
“香港各界撐國安立法聯合陣線”,就是由香港社會各界團體和人士組成的全港街頭和網上簽名行動。得知這一信息後,蘇宏邦先生立即聯合廣大的有志青年,積極參與擺設街站簽名活動。據悉,就在這期間,他曾前往藍田、油麻地、黃埔等地,前後參加了5場街站簽名活動,身體力行地呼籲香港市民支持從國家層面建立健全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保障國家安全,維護香港穩定。
短短的8天時間,該活動就通過網站和街站,共收集到292萬個簽名,蘇宏邦先生也表示,這充分說明了香港民眾對維護國家安全立法的大力支持和擁護,對香港重回正軌、保持安定與繁榮的渴望。
香港青年發展,內外並舉
身為青年的蘇宏邦先生思維理性成熟,這離不開父親蘇汝成博士對他的培養。雖說他出生在香港,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父親在教育中讓他自小懂得了尊師重道、謙恭禮讓的道理。父親還引領他探究歷史,不知不覺中,讓他養成了善於思辨的思維,對其成長影響深遠。
在正面思維的影響下,蘇宏邦先生能更理性地看待當下香港社會的一些情況。去年“修例風波”所引發的社會暴動事件,一方面令許多企業在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時都存在一些顧慮,也令一些畢業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不安寧的社會環境也直接導致許多中小企經營陷入困境。對此,蘇宏邦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當下,社會已迎來5G時代,許多機會也因此紛至沓來,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來說也是一個不可錯失的發展良機,建議香港年輕人多了解大灣區的政策,尋找符合自身發展的機會,並抓握住機會。”
以他自身的經歷為例。他所在的家族企業抓住大灣區正開展基建項目的好時機,其弟弟蘇宏進先生與朋友合開了一間BIM技術公司,該技術系統能快速地分析出某一基建所應用到的棚架方案。據蘇宏邦先生介紹:“BIM技術,是世界領先的三維設計軟件,具備強大的數據和分析功能,可輕鬆地實現三維設計。以往,我們公司擁有大量棚架項目的數據,在這個大數據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運用BIM虛擬現實和4D成像技術的使用,以及我們自身的經驗,去分析和呈現預期的效果。這樣一來,能徹底幫助承包商更好地做出設計決策,減少浪費。”
在蘇宏邦先生看來,香港有著許多城市難以擁有的優勢,信息豐富,資訊發達,能讓年輕人看到世界的多面性、復雜性。就如當下正在發生的全球性疫情,各國的應對方式各有不同,也能讓人從這差異中明白到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是什麼,自己所擁有和應珍惜的是什麼。
他指出,全球信息集聚香港,令人僅在香港就能看到並看清世界,這是香港的一種幸運。“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要重新考量,未來香港的法律、教育,特別是有關中國歷史部分的教育應好好地回歸正軌,這需要社會與特區政府同步配合,才能培養出更好的香港下一代。”
近期,在香港一些歷史課本中所出現的顛倒黑白、故意扭曲歷史事實的歷史題,堂而皇之地誤導學生,令一些年輕人對歷史產生了模糊的概念。“這是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問題,也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他強調,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有哲理的教科書。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正因如此,正確地引導學生學史懂史非常重要。”
香港美好明天,你我共創
“香港今日所取得的美好發展,有賴於國家支持,是香港幾代人默默努力所建立起來的。每一個真正熱愛香港的人,都要從自己出發,身體力行地去保護香港來之不易的一切。”蘇宏邦先生如此表示。他覺得:榜樣有最好的力量,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以父親為榜樣的他,也盡其所能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家族企業所從事的搭棚業,是建筑領域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我們在不同的地區工作時,都會將相關的義工服務帶到當地,一是給大家工作機會,同時也傳達國家發展的信息和政策,讓大家更清晰地明白一個道理:國家好,香港好,自己的生活也會變好。”蘇宏邦先生明白,要培養或更新一種觀念並非一蹴而就的事,當時間久了,日子真正過好了,民心也會慢慢凝聚,改變的那一天也會真正來臨。
為此,身為一位對香港發展仍抱著十足信心的青年,蘇宏邦先生一方面認真參與家族企業的經營,另一方面也沿著父輩努力建設香港的腳印,在社團、政協等不同的領域貢獻己能,攜手更多香港青年,用青年人的智慧、見識和汗水,同心共筑香港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