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云
摘要: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對于一個中國公民來說至關重要,而政治教學承載著對學生品行道德培養的重任;作為一名中學生需要無時無刻接受道德修養教育,祖國的未來需要新一代的青少年去開拓和創造;他們所具備的不止有政治素養,還有道德、法律和文化素養。關于中學生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復雜的變化。
關鍵詞:政治素養;中學生;德育功能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思想政治課堂已經走進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高中三年的階段是他們人生的轉折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青少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鑒于現在的中學生有很多的不良風氣和生活習慣的不規范;賭博、盜竊、抽煙、吸毒和打架斗毆的現象;所以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植于學生的道德素養教育培養他們的政治核心素養。
一、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發揮的作用
1、政治功能
中學生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政治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自覺堅持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自覺維護黨的領導和黨的方針,這是作為一個中國公民應該有的覺悟。
2、品格功能
教師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得到不斷的強化和提高;在生活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處理人與集體、人與個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生活中的成敗讓他們學會面對生活,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健康生活。
3、文化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課教學使我們初步掌握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在我們建設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我們需要把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教育者要把思想政治課教育與能力教育、文化課教育統一起來,實現由知識教育向能力教育的轉變。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特點
高中政治不同于初中政治,高中政治教學具有教育性和德育性雙重屬性;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學還要著眼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具有綜合性,從書本到實踐,這樣才能在高中生在未來的人生道路選擇上給予他們最正確的指引。
1、高中政治應該是一門綜合性課程
高中政治教學已經不局限與書本和理論的學習,應將理論教學、社會認識、公民教育融為一體。政治學雖然作為中學課程的一門學科,但是在學科背景下還需要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通過學習我們發現高中政治學中牽涉的內容不僅有政治理論還包含有哲學、經濟、文化、生活等諸多領域。而高中政治學現階段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全面看待事物并且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識。
2、學會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思想認識世界
隨著中學生年紀的增長他們的身體和思想都趨于成熟,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已經不拘泥于單一的感覺;他們開始學會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問題,思想的成熟性和道德素養開始涌現出來,所以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學會三四后行;從個體到全局能根據實際情況理性判斷。
3、政治認同是對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同
高中政治學的開展已具有很深遠的意義,國家對學校的要求不僅僅是讓學校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形成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認同感;一個只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沒有道德、沒有素質、沒有責任感的人也不會得到他人乃至社會的接納。
三、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實施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就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接收知識,積累知識;而教師主要承擔的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學生只有自己從內心出發自覺地投入學習中才會有更好地成效。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求他們有較高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做到不受外界干擾,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據觀察發現學生在比較自主的學習和探索上越能夠開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首先自己進行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給學生營造一個具有探索精神的教學課堂而非是那種流域知識性的課堂,而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要明確核心政治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自身技能,增強教師的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
2、借助生活實例,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所謂的法治意識就是要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一些真實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法律知識避免違法犯罪從而為以后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例如在《 多彩的消費》教學中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陳學生在超市買了幾瓶茅臺酒,回家打開發現是假酒”,針對這個案例展開討論如果你是陳先生你會怎么做?
面對這個問題學生產生了不同的觀點,一部分學生選擇采取運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而還有一部分學生選擇息事寧人的態度,害怕把事情鬧大,自己倒霉認栽,很明顯這是典型的缺乏法律常識的表現。在案情的后續陳先生選擇了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最終經過法律途徑獲得了超市十萬元的賠償;學生從中受益匪淺也認識到法治意識的重要性。
總結
高中政治是一項基礎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道德為先,知識為后”的理念。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適應社會的發展,并運用它們在高中三年學習到的文化知識、科學知識、法律知識和道德知識到社會實踐中去,培養他們成為積極進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康敏,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課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4):17-19.
[2]鄭麗瑰.核心素養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都市家教月刊,2017(8):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