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亞麗
摘要: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是閱讀,閱讀不僅開闊思維,陶冶情操,拓寬知識面,也是檢測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的一面鏡子,閱讀為寫作奠定了基礎。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是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要掌握做閱讀題的技巧。
關鍵詞:農村;方法;閱讀能力;措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要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人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直接灌輸。閱讀是培養人文素養很重要的一部分,認知世界,提升自我品格,感受祖國語言的精髓魅力都是離不開閱讀。閱讀能力又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檢測學生語文能力重要的方法,更是寫作能力提高的前提。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能力的提升,是獲得知識的金鑰匙;情感體驗,是閱讀的靈魂。
現在學生使用部編版教材:閱讀面廣,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曾多,不難看出閱讀及閱讀應用的重要性。部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說:“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
如何才能培養農村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提高農村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農村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現狀分析
農村孩子到縣城上學,已經是一種常態。這些孩子中80%是留守兒童,基本都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大多數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孩子的方法古板,認為孩子教育問題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認為成績和教育是相等的。再者孩子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爺爺奶奶無法在心理和情感引導和關注,極易產生價值觀上的偏離,對孩子個性、心理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差,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對于閱讀沒有濃厚的興趣。
2、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三年級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夠,家長監督不力,大多數學生都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想上未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不愛閱讀。
二、閱讀教學的基本措施
1、把好課堂關,教方法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會學生不同閱讀方法。上好每節精讀課,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答題技巧。
(1)把好字詞句關。三年級學生從認字到閱讀,大部分學生不知所以然,也對長篇讀物不感興趣,很多學生看到文字多、橫線多的題會直接跳過。字詞句教學對于閱讀理解是非常關鍵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扎實基礎。
(2)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
學生缺乏閱讀方法指導和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一是指導預習課文的方法:讀熟課文。邊讀邊畫,畫生字生詞、不懂的句子。有目的讀,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事?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二是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讀課文來悟出文中所蘊含的意思。課標對第二學段閱讀的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應該在課堂做好表率作用,多示范,教會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掌握默讀的方法,通過反復的讀,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體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是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提問題的習慣。在閱讀時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很多學生閱讀時,找不到提問題的突破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提問的方法。如:初讀《灰雀》這篇課文,教師示范:文中的主人公是誰?灰雀到底去哪里了?找一找文中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的詞語等?對文中不懂得地方提出疑題,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更是有效的閱讀。初步可以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一些問題,分享的讀書的感受,多與同學探討,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豐富語言積累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好讀書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而現在的學生對手機的熱愛遠遠超過對書籍的喜歡。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廣泛的閱讀書籍,才能提高了閱讀能力。因此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至關重要,如何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呢?
(1)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閱讀的過程。因此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書來閱讀,比如童話,故事,寓言,淺近的兒童詩歌,學生天地,作文書等。
(2)學生要有書看。鼓勵學生用自己零花錢去買書,在學校圖書借閱,周末去書店閱讀,同學之間分享書籍閱讀。
(3)閱讀養成積累的習慣,從中受益。學生在閱讀時摘抄:名言警句、詩句、自己喜歡好詞句;歸類積累:寫人、活動、場面、景物等。課堂上每天一名同學分享摘抄的優美詞句,教師對優美的句子做分析,和學生一起來欣賞,讓學生喜歡文字,想去了解語言。
(4)一周兩節閱讀分享課。教師朗讀并和學生賞析優美的文章,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文章、句子。表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體驗語言美,引起心靈的共鳴,產生思維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閱讀產生強烈的熱愛感。
(5)培養閱讀興趣,教師或者家長對學生閱讀過程要及時監督,鼓勵,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閱讀。
3、有計劃地組織好課外閱讀
由于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留守兒童,所以組織好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推薦有價值的書籍,每學期制定一份閱讀書目表。周末或者假期布置閱讀作業。
4、理解做閱讀題的技巧
檢查閱讀能力的方法,一要看作文水平,二要看閱讀題的正確率。對于三年級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是很重要的。
(1)研讀閱讀原文,整體感知。了解文章寫了哪些內容,理清文章結構,思考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看清題目要求,回看原文找答案。
(3)認真回答問題,切忌漏題,尤其是加標點、劃橫線、劃波浪線、找出中心句、選擇正確拼音等這類題目。
(4)部分主觀題聯系生活,認真思考,總結概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