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鳳
摘 要: 教師對所有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都要進行科學而全面的了解,制訂不同層次學生的導學方案,課堂上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并真正愛上閱讀,有屬于自己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分層導學
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有所不同,常規教學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出發點,使所有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到學會、學好、終身學習的目的。分層在教學目標上能促進全班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教學效果上則謀求各層次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具有拔尖、培優、輔差的作用。怎樣才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呢?
我認為分層導學可分三步“前測-評導-后測”進行。
前測:一項成功的教學實驗,一定要有真實的數據反映教學效果。開展課堂前測,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這樣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課前,預先布置學生預習,根據課時目標設計和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習題進行測試,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自學情況。前測內容指向:①和本節課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生已有知識水平;②班集體中學生個體間學習差異的了解;③學生情感狀況。
前測的具體內容:①音,檢查學生是否把課文字音讀準,包括文中的多音字、輕聲、兒化音等。②字,檢查學生能否正確書寫有關字詞,包括形近字、容易寫錯的字等。③詞,檢查學生是否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并應用有關詞語。④句,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文章的重點語句、包括中心句、過渡句、各種修辭、說明方法等。⑤篇,檢查學生是否快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準確獲取文中的信息,以及文章的表達方法、寫作特色、課外拓展等。
評導:根據學生的測試情況,先將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學習之后,老師進行引導,讓學生再次自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后師生導評結合,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后測:老師根據教學總體目標設計習題或配套練習,再次檢測,進一步了解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結果,從而切實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教學策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后測內容指向:①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②超常與學困的學習個案;③學生情感。如在教學《春的消息》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作業:A摘抄描寫春天優美的詞語;B摘錄文中描寫春天的句子;C你還搜集哪些描寫春天的語句;D根據課文內容創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圖;E春天來臨,萬物復蘇,給春天增添了無限生機,到處是春的消息,請你模仿作者,學寫詩歌贊美一下春天吧(以上作業學生選兩題完成)。
A類作業著力于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在做這一類作業時,我做了小小的改革,讓學生找一找,讀一讀,再抄寫。這樣學生在抄寫過程中要動手更要動腦,既改變了書寫的機械性、單調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寫法,還培養了歸納能力。
B類作業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積累語言材料能力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打下基礎,這些積累的語言內化、運用是我們追求的更高境界,通過積累、想象、體味、感受優美語句,把它們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并隨時運用于生活中,進行口頭與書面的表達。這樣積累和語言文字就會如一泓清泉淌在學生的心田激蕩著他們的情感,升華著他們對生活的認識。
C類開放式的作業,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實”,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完成這項作業,學生必須搜集、誦讀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將語文教學的空間延伸到課外,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D類作業是根據課文內容創作一幅春天的圖,學生興趣濃厚,因為他們樂于畫畫。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為形象的圖畫的過程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加工的過程,等他把這幅圖畫好后,也就把自己學習課文的收獲表現出來。
E類作文是把閱讀和表達融為一體的寫作訓練,要求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這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閱讀、寫作的能力。
無論是在課前的準備環節、課中的實施過程,還是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都不能光憑教師的主體進行,而應該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做到心中有學生,了解學生在本節課中存在的差異、進步幅度,在比較、反思中評估分層導學的合理性。前測后測既是反映分層導學有效性的評估手段,又是對學生進行大面積反饋與調節的有效手段,而且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所在,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展課堂前測、后測對于提高教師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采用“前測-評導-后測”的教學程序,實施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的發展,教師在實驗過程中對分層教學的應用能力逐漸增強,科研意識、反思精神、專業水平得到發展;能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不同層次、不同層面的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拓寬學習渠道,從學會閱讀到主動閱讀,證明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分層導學策略的教學效果優于常規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當堂知識的理解、記憶、應用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提高,最終讓學生學會準確、快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從小養成樂于閱讀的習慣,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讓整個校園、家庭形成濃厚自我閱讀的氛圍。校內、校外圖書館、書店自覺成為學生的學習天堂,看到學生手不釋卷,讓學生從中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懂得人文關懷、獲取生存的技能。通過實行有效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充分調動教與學的自覺性;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及時總結、及時反思,不斷生成各種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尋找一些新的資源,以此調節課堂教學,促進教學動態的生成,盡量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育,探求有效的實施策略,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通過這一階段探索實施“分層導學”教學策略,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