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進行良好的語言互動對于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達成至關重要。提升師生語言互動效果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加強語言錘煉和氛圍營造,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師生互動 語言溝通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5-060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學生和教師之間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效果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績。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互動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新課改的落實。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探析。
一、 師生互動語言溝通中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對學生了解不足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教師不同,語言思維也不一樣,使得他們在和教師的互動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的語言及寓意。在當今的信息世界里,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而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教師更快。因此,當教師在網絡上學習到一個新詞想在課堂上與學生溝通時,也許這個詞已經被更新的詞語所取代了,這就導致了學生不能與教師產生共鳴。
(二)互動的方式比較單一
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許多教師還停留在以往的你問我答的傳統模式中,缺少和學生進行互動,也不知道怎樣有效地和學生進行互動。這種單一的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要求,降低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
(三)互動語言效果不佳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師生互動中所運用的語言技巧不夠重視。教師往往采用指令式、總結式等類型的語言內容,導致課堂上缺少互動氛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 提升師生語言互動效果的方法
(一)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和教師不一樣,所以語文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每天都在談論什么話題。學生比較喜歡看動畫片,教師也可以看看這些動畫片,了解動畫片的主要內容,這樣才可以和學生進行語言上的互動。
比如,筆者在教學《小熊住山洞》這篇課文時,就用時下小學生比較喜歡看的動畫片《熊出沒》和他們進行互動。這樣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認真聽課。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教學。比如,筆者在進行《春雨的色彩》教學時,上課前先讓學生說出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是這種顏色,這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開展互動教學。比如,在教學《靜夜思》時,這首詩雖然通俗易懂,但意境比較強,學生難以體會。所以,在上課前筆者讓學生晚上在家里自己表演一下詩中的場景,感受一下詩人的心情,并在上課時把自己當時的心情講出來,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
此外,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充滿激情,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融入課本內容中,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筆者在教學《月亮的心愿》時,由于這是一篇抒情類的文章,筆者采用了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見解。學生披文入情,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文章內涵。
(三)加強語言錘煉和氛圍營造
互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提高學生進行互動的積極性,還要準確把握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時間和教學內容。比如,在教學《柳樹醒了》這篇文章時,教師和學生一起朗讀,一起背誦課文。教師模仿課文詩歌一般仿若童話的語言風格進行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加強了學生進行互動的意識。
除了語言技巧外,教師還需要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比如,筆者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時,帶著全班學生在校園里的空地上進行植樹活動,讓學生了解了植樹的過程。這樣既使學生學到了植樹知識,又讓學生感受到了鄧小平爺爺植樹的不容易,同時還讓學生有了一次美好的回憶,增進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友誼,從而更加有益于師生之間的互動。
總之,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語言互動,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挖掘了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知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情況,掌握豐富多樣的互動方式和語言技巧,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提高語文教學成效。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