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黎麗
摘 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之一,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為改革關鍵,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缺乏新鮮感和活力,課堂教學質量無法提高,降低小學生對新知識的求學欲望,同樣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在不斷的教學驗證下將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師生互動環節,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作者針對如何通過師生互動提高課堂的活力闡述建議。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堂質量 師生互動 新模式
在新的教學改革模式下,師生間的課堂互動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重點改革的方向。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是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活力的有效手段,因為在互動環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讓學生參與課堂授課,將枯燥乏味的語文課堂打造成氣氛活躍、積極性強的語文課堂。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自我認識,有效應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還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各學科學習的熱情。
1.師生互動教學的方式、問題和意義
師生間的互動模式多種多樣,比較受歡迎的互動模式包括語言之間的互動、情境設定的互動和通過角色扮演進行的互動等多種形式。這些互動模式都能夠有效地將乏味的語文課本知識轉化為生動、活潑的現實教學模式。
當然,如果師生之間的互動沒有很好的設計,就會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不顯著、死板不靈活等。教師在互動環節中頻繁反復使用同一互動方式,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會讓學生失去積極性。另外,教師不能根據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開展不同的互動,不能很好地把握時間性和階段性,互動模式不適用學生等。教師在師生互動環節更多的是知識的互動,情感上的互動少之又少,這樣的互動缺乏感情色彩,效果不理想。
師生互動教學的意義在于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間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這些都是社會對人才評價的標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對課堂的把握和互動的環節鍛煉學生的自控能力。教師作為指導者,應及時指引和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為課堂營造輕松、健康的學習氛圍。總之,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教學改革的新重點,符合國際教學的標準要求,既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間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整體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2.如何通過師生互動調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和活力
2.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的一人演講,學生僅是被動聽課,而現代教學的傾向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意義:課堂是學生求學和探索未知的場所,是師生間知識與心靈溝通的平臺,是教師展現才華、學生創造未來的舞臺。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過渡,需要教師改變思想和理念,充分發揮才能,將課堂由沉悶向快樂、活力和充滿個性過渡,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探索和創造未來。
語文作為我國語言教學的基礎,涵蓋的文化底蘊之深厚無法量化,而語文教學作為傳揚語言文化的手段,在課堂中師生間的語言溝通和表達更應完美體現,課堂作為這種溝通的平臺,需要保持愉快、平等、和諧、輕松的氛圍,除了教師的高質量教學外,更應該創造環境讓小學生勇于表達,善于利用語言進行交流。首先,學生應該在平等的環境中,受到教師的平等待遇,并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理解,讓小學生充分體現自我價值,培養自信心,愿意與人交流,才能更好地提高合作能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師生更好地交流。另外,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增加趣味活動,并通過此活動將小學生從游戲引入課堂知識,既滿足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又讓他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習語文的知識。例如在拼讀課的授課過程中,可以選幾位學生分別舉著不同的拼音字母,然后出現一個“山”的圖片,讓分別舉著拼音“sh,a,n”的學生自動按拼音順序拼出“山”的拼音。這種教學模式激發了小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樂趣,更鍛煉了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營造了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良好氛圍。
2.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手段,它的存在價值在于提問假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因為科學有效地提問題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充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興趣有效地開展提問。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模式,課前制作課堂課件,利用有趣的圖片、動畫、音樂等形式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便課堂使用,讓小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勇于探索和求知。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便于學生思考和想象,開拓學生探索的精神,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2.3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不斷自我提升是關鍵因素,有些教學內容僅僅局限于教材表面內容,并沒有挖掘內在涵蓋的有用信息,這樣的教學內容是不全面的;有的教師只是籠統地將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沒有將重點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感覺不到知識的連貫性,從而導致學習內容散亂,不易掌握;或者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詳細介紹相關的知識背景和歷史資料,讓學生感覺無頭無尾。這些問題都是目前可能存在于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對知識的背景、相關歷史知識點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及歸納,并有效講解。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結合自身及學生的特點,展開師生互動,尋求新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并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信任、友好的關系,真心、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尊重學生,最終實現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盧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應用[J].才智,2014,13:139.
[2]王紅芬.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