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威 張俊杰 吳少楠 于廷文 何雄輝


摘要:基于傳統帶負荷測試流程復雜、中間環節多、工作效率低等缺點,在三相相位伏安表的基礎上,研制新的帶負荷測試智能二次回路分析裝置,首先闡述該裝置工作原理與設計方案,然后對其測試過程進行具體的數值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利用該裝置能夠判斷出電壓、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極性和相序是否接線錯誤,直觀顯示二次回路接線圖,避免人工分析判斷帶來的失誤。
關鍵詞:繼電保護;帶負荷測試;二次回路分析
1? ? 原有帶負荷測試方法的不足
變電站新設備投運或電流二次回路改動過的設備恢復送電時,繼電保護裝置需要進行帶負荷向量測試,即測量三相負荷電流的有效值和相對于基準電壓的相位并判斷相序,以檢測二次電流、電壓回路的正確性,進而保證保護正確動作[1]。
保護裝置二次電壓回路正相序三種、逆相序三種,三個TV極性組合8種,電壓二次回路就有48種組合,電流回路同樣也有48種,共有三相電壓、三相電流接線方式2 304種,但其中只有一種是正確的[2]。傳統帶負荷測試普遍使用相位表進行測量并記錄數據的方式,再根據記錄的數據的六角圖,依靠人工去分析判斷交流二次回路接線是否正確,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理論知識很容易造成錯誤[3]。這樣的操作方式不但流程繁瑣復雜,中間環節較多,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因為人的因素造成判斷錯誤。
2? ? 帶負荷測試智能二次回路分析裝置工作原理與技術方案
帶負荷測試智能二次回路分析裝置由帶有USB接口的三相電壓、電流測量裝置和平板電腦組成,兩者之間使用USB連接。帶有USB接口的三相電壓、電流測量裝置本身由測量處理器和USB接口處理器雙處理器組成,測量處理器對電壓、電流進行采樣,并經過FFT、DSP計算得到頻率、幅值、相位、功率、諧波、波形這些電參數,USB接口處理器將測量處理器傳輸的計算結果緩存并通過USB接口發送到上位機平板電腦顯示。測量處理器和USB接口處理器之間采用高速雙向SPI通信,使兩個處理器不僅能夠獨立工作,還能進行相互之間的高速通信。雙處理器的智能帶負荷測試裝置不僅可以快速進行諧波、波形分析,而且可以緩存所有測量結果,配有USB接口,適合與多種上位機通信。
硬件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對輸入信號進行取樣,經隔直放大后送入ADC進行采樣轉換,然后通過單片機對采樣結果加以分析和處理,再將處理好的數據結果通過USB傳送給其他設備[4]。根據這個思路得到硬件方案的模塊框圖如圖1所示。
3? ? 帶負荷測試智能二次回路分析方法
測試步驟流程如圖2所示。
步驟1,設定一次有功功率P、無功功率Q。
步驟2,根據輸入P和Q計算平均功率因數角φUI。φUI=
arctan(P/Q),φUI范圍為-90°~90°。
步驟3,讀取測量結果數據。
步驟4,根據計算的平均功率因數角φUI對讀取到的測量結果進行電流二次回路判別:
設定功率角允許偏差閾值,允許偏差為X,對測量得到的以A相電壓U1為基準的三相電流相位φU1I1、φU1I2、φU1I3三個角度φ依次進行如下分析:
例如,對TA1回路電流I1進行如下計算:φ=φU1I1-φUI-X,如果小于0則加上360,調整φ到0°~360°;計算φ/60并取整,根據φ的值,會得到0~5的整數,分別代表φ的區域:0(0°~60°)、1(60°~120°)、2(120°~180°)、3(180°~240°)、4(240°~300°)、5(300°~360°),根據所得整數查表1,即可得到TA1回路電流I1的分析結果,具體如表1所示。
對TA2回路電流I2使用φU1I2、TA3回路電流I3使用φU1I3重復以上計算分析,可得到TA1、TA2、TA3的極性及相別;
根據I1、I2、I3對應的相別(A相、B相、C相)來確定電流的相序,排序為ABC、CBA、BCA時為正相序,排序為ACB、BAC、CBA時為逆相序。
步驟5,根據電壓之間相位進行電壓二次回路判別。
電壓回路以測量的U1對應A相電壓為基準,A相電壓已經過站內核相,U1為A相,TV1極性正。設定電壓相位角允許偏差閾值,允許偏差為Y,允許偏差Y可以為3°;
對U2進行計算:φ=φU1U2-Y,為U1超前U2的角度。
當φ/60為1時,TV3回路電壓反向,該二次回路電壓對應一次C相電壓;
當φ/60為2時,TV2回路電壓正向,該二次回路電壓對應一次B相電壓;
當φ/60為4時,TV3回路電壓正向,該二次回路電壓對應一次C相電壓;
當φ/60為5時,TV2回路電壓反向,該二次回路電壓對應一次B相電壓;
電壓二次回路判別過程中,當φ/60為0或3時則是錯誤。
同樣可以對U3進行分析,即可得到電壓二次回路接線相序和極性。
步驟6,顯示電壓、電流二次回路判別的文字結果和接線圖,讀取下一次測量結果,可以進行實時的數據分析[5]。
4? ?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本裝置提供的智能帶負荷測試分析方法,能夠直接對交流二次回路的三相電流、電壓進行同步測量,并能利用USB接口上傳到平板電腦,在平板電腦中依據設定的有功和無功功率、PT和CT變比自動分析判斷出二次回路接線是否正確,直觀顯示判別結果,有效避免了重復測試、人為記錄等所帶來的結果偏差,提升了測試效率,并且避免了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判斷錯誤。
[參考文獻]
[1] 楊鵬.變電站繼電保護二次回路的在線監測及故障分析[J].電子測試,2019(6):87-88.
[2] 賀家李.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M].4版.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3] 林冶.智能變電站二次系統原理與現場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6.
[4] 廖義奎.Cortex-M3之STM32嵌入式系統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5] 吳飛.變電站二次回路及繼電保護調試技術措施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9(4):214-216.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簡介:羅振威(1964—),男,廣東江門人,高級工程師,從事電網繼電保護專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