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璇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永恒的主題。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是承接黨的工作任務的主體力量,要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必須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要求,推動黨的基層組織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完善。
學生黨支部是一支年輕有活力的隊伍,疫情以來,學生黨員們秉承黨的方針,努力開拓進取,爭當排頭兵。黨建工作的新形勢,也要求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中積極轉換思維,以新理念謀劃新思路、展現新作為,一些基于黨支部原制度、原體系上的新思路、想舉措陸續推進。
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堅決以“三會一課”為基本制度,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黨小組會和以座談、講座、討論等形式多樣的學生黨課。支部黨員共同參與,積極參加,所有黨員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培養支部黨內同志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支部后備力量的建設和發展,注重在團組織內進行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與培養工作。
1.建立推優制度。從各基層團支部中通過民主投票方式推選出各方面表現較優秀且有扎實群眾基礎的共青團員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從中產生黨的重點培養考察對象。
2.建立育優制度。被推優的對象仍存在某些缺點和不足,支部創新開展以黨建聯系人為主導的育優方式,從不同方面給入黨積極分子以指導,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支部采用考核機制,黨團組織協同管理,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工作、生活情況進行評估,一方面以量化數據擇優發展,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入黨積極分子提升自我的自主性。
黨團組織創新還包括創新理念、探索規律,積極推進內涵式發展,結合重大節慶日、重要活動、重要節點,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教育活動。
學生黨團組織聯動管理,協同開展主題活動,通過研討、交流活動,使優秀的團員和黨員主動了解時事政治、師生自身發展提升等方面的內容,在不同群體、不同主體中,進行觀點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結合時事政治開展入黨積極分子為參與主體的“聽黨話、跟黨走”、學生退伍黨員為主講人的“不忘初心跟黨走,紅色精神永傳承”、優秀團員為參與主體的“學習品讀奉獻精神”以及抗疫積極分子為主講人的“身體力行的點滴”等主題研討活動。
黨員和團員共同交流、共同成長是以人為本、創新工作思路的重要舉措,也是強化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
1.建立朋輩輔導站。學生黨支部是一支以優秀青年骨干為主的隊伍,為進一步傾聽廣大學生的心聲,增強青年學生的溝通了解,黨支部建立朋輩輔導站,利用優秀黨員優勢,在學業、心理、行為養成等各方面幫助困難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2.建立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的建立,旨在服務于師生、將正面影響力輻射到廣大學生、學院乃至全校,樹立起以學生黨員為榜樣的意識。服務隊的建立,在針對學風建設、創新創業工作、抗擊新冠疫情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智能信息化是新時期黨建工作必須面對的新環境,也是基層黨支部發揮作用必須借助的重要手段。而對于青年學生為主的學生黨支部,適時利用“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整合各種黨建資源,拓展基層黨建活動載體平臺,增強基層黨建工作活力,拓展黨員活動空間,擴大網絡黨建陣地,使傳統黨建走向網絡黨建、智慧黨建。
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如線上黨史知識競賽、通過網絡宣傳先進典型等,不斷增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靈活性。創建網上黨建園地、網上黨校等黨員教育平臺,推動學生網絡黨建全媒體融合發展等。以學生黨員骨干為主體,構建微信公眾號平臺,推出系列“微黨課”“優秀學生黨員事跡展”等活動,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黨團組織是提升大學生歸屬感的重要組織,黨團組織建設的協同性將更有利于優秀團員向黨組織靠攏、為黨組織培養合格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