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珍
所謂地域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省份和地區,經過歷史的洗禮、文化的沉淀,被當地的百姓們所熟知和接受,并且融于日常生活中,在歷史和國際舞臺上,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的,便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內容豐富,充分展示出我國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弘揚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整合,提升到國家戰略,形成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是文化自信的建立初衷和根本目的。
堅持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指導,在這一思想的進行落實和行動上,為我國的各項事業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在“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內容,是最為深沉、持久的內容,也是當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工作內容。
在地域文化的視角上,展開文化自信的建設,第一,要確定工作的基礎內容,從整體方向上出發,結合不同地區的特色,結合社會主義的思想,充分突出文化自信的地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文化建設計劃;第二,在建設的過程中,要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社會工作上,形成主流意識的形態,在文化的內容中充分展示出核心價值觀思想,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工程。
文化價值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首要表現。文化不僅僅涉及到政治、經濟體系的內容,還蘊含著完整的價值體系,基于此,文化價值也是文化發展的根本問題,對未來的發展和精神的傳承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可以說文化價值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靈魂,是表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地域文化視野下的文化建設,首要強調了地域文化價值自信的重要,在此基礎上,衍生出文化價值自信的內容。從整體上而言,價值自信體現在兩個方面上,一方面是自身的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的發展進行更新和淘汰;另一個方面,是善于利用外來的文化,展開有效的融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于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在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建成的良好思想品質,有著獨有的時代特色。在地域文化中建設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更不是一個理論的名詞,在進行工作活動的時候,應當將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統一和融合,形成堅實的文化基礎。
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底氣,是我國千年發展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文化是在時代發展中形成獨特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價值引領,這三者之間的融合,形成了獨有的中華文化自信的標識。
在十九大會中,特別強調了“積極促進‘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的政策和思想。良好的文化交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一帶一路”是一條充滿開放性、靈活性、多邊形的道路,不僅僅在政治、經濟方面有著很強的合作內容,還有文化方面的合作內容,具有極強的持久性和傳統型。
“一帶一路”的建設工作,可以為文化自信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在我國大部分的省份和其他國家的地區,相互交流和不同的文化,形成文化互補的氛圍,為地區文化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成長空間。地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工作內容中要堅持傳統文化主體地位,根據不同的國家內容,合理地安排保護、開發工作,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結合時代的特征,更好地讓地域文化的內容進行傳承,真正地做到“走出去”和“引進來”,在交流中建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做到中西方的文化結合,取得文化繁榮的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