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鑫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物理老師需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
近幾年以來,素質方面的教育已經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了。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全面性素質問題進行有效的培養,所以,物理老師首先要認識到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有效地更改以往的教學理念,依據物理課本材料教育目標,創造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對學生進行深一步的了解,以此來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的興趣,還可以引用多媒體的形式,來豐富課堂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與吸收,從而達到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構建高效的課堂,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這就需要老師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以此為切入點,來加強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只有學生們自己心中發出我要學的想法后,老師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對物理知識進行自主而積極的探索。物理老師要加強學生們對于物理知識的吸收,讓學生有一個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這樣學生才可以把所學到的知識有效地串聯起來。比如說在學習到魯教版高中物理“牛頓第三定律”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先準備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導入,老師運用學生們以往學過的知識“力與反作用力”這一內容,讓學生進行拔河比賽,根據學生拔河的最終結果引出這節的主要內容來,像是:作用力的大小與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那么在拔河比賽中,為什么會有輸贏呢,力的大小相等,不應該是平局嗎?這一問題成功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物理的課堂中了。像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可以起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此來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創建合適的教學情景,以此來對學生進行熏陶,在情景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進行思考,讓學生對于書本中的教學進行自主的探索與研究,學生在各個知識的沖突中,激發出解題的思維,并且通過對知識的吸收和實踐,對他們自身的學習分析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到“動量守恒定律”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引用視頻做一個做實驗的情景模式,老師在課堂上開展情景模式,讓兩個小球進行碰撞,這一過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本文中的這一定律進行探索研究,并且對小球發生碰撞后的事情進行研究。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切身體驗這一奧妙的現象,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開展。老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在情感方面或者是在感受方面和身邊的人相互碰撞的情形,以及在碰撞的過程中,發生的質量與速度之間的微妙關系,這就讓學生對于物理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以及自主的學習,從而實現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物理觀念主要是體現了物理這一學科的教育價值觀的問題,物理觀念是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還是以往課程中“知識與技能”的升華部分。物理觀念不是單純的知識的碎片,而是對自然界認識的一種方法。它在知識碎片化的基礎上做了提升,也超越了單個的解題技巧,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是整個技能與技術的發展目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老師不能只關注考試成績,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全面性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形成了,在應試考試之外,才是物理知識的事實和結論,老師要做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了解,在了解它們的基礎上,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物理思考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