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淑婷
音樂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們提升藝術鑒賞能力,推動他們藝術感知力和智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和促進他們主動地進行情感的表達。因此,初中的音樂教師要有著自主而有效的欣賞 教育。
雖然現在的素質教育已經強調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還是忽略這一點,還有些學校甚至會把主課代替藝術課或者直接把音樂課程在初中課程中取消,老師普遍認為音樂會浪費學生學習的時間,老師們都沒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且他們對于音樂審美還處于表層的含義,導致了學生們對藝術鑒賞難以理解深層含義,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鑒別能力。
一些藝術作品融入了作者大部分的情感,音樂作品中不同音樂風格和演唱方式更是存在一些明顯的差異,更具有明顯的藝術特征。但是初中教育中對于音樂藝術教育還存在表面,僅僅傳授同學們這首歌的演唱和告訴學生表層的情感,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體會其中的藝術美感。一些音樂教育中,老師經常將藝術作品用口述的方式,把音樂作品中的歌詞內容進行賞析,忽略音樂情感表達是在旋律中,導致音樂教育枯燥,讓學生難以真正的學習到藝術鑒賞的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們對于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視,要先從教師和家長的觀念抓起,要改變老師認為藝術鑒賞沒用的古老觀念,還有提高音樂教育中藝術鑒賞的占比,要明確告訴學生們藝術教育是什么,通過課程,讓學生自己可以尋找生活中的藝術,結合新課標里對于音樂教育的要求,引導學生們進行美感的訓練,提高學生們對藝術的自我見解,培養這些意識后,能夠構建學生們的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的引導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老師在給學生做音樂鑒賞的時候應該幫助學生們進行初步的鑒賞,再結合音樂的旋律和音樂的背景再進一步地賞析,最后可以讓學生自主發言對于音樂的自我見解,以循序漸進的方法增強孩子們的藝術鑒賞能力,也能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音樂課上大部分是老師講解,學生很難融入到課堂當中,老師應該加大課堂上和學生們的交流,讓學生能夠融入課堂,真實感受到藝術鑒賞就在身上,藝術離我們很近,每個人都可以進行藝術鑒賞。以作品《春天的故事》為例,它的創作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深圳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深圳的發展離不開鄧小平的政策,老師應該結合音樂旋律和音樂背景,降低學生對音樂鑒賞的難度,提升學生們對于音樂的鑒賞興趣,間接提升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教育方法太過于單一,初中音樂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鑒賞的樂趣。一些常見的方法有情景教學法和聯想教學法,兩者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課程前部分可以采用情景教育法,引導學生們走進作品的背景,使學生對作品產生共鳴,提升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之后可以采用聯想教學法多方面地進行作品背景的了解。比如在對作品《路在何方》欣賞時,通過播放西游記MV和片花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聯想。音樂鑒賞要深刻去領悟,不能僅僅會唱就可以了,音樂里有很多豐富的情感,老師在選擇歌曲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消極情緒的歌曲,因為消極情緒會降低人的活動能力。藝術感知也存在個體差異,而且每個人看待藝術有著不同的見解,老師不能把作品的意義規定死,要多和學生交流感受,多聽聽學生對待藝術的看法,之后來選擇作品鑒賞。老師只是作為引導人,不能定義作品的含義和內容,這樣會限制學生們的想象空間。老師作為引導人,也不能因為學生對音樂反應緩慢而怪罪學生或者放棄學生,以最大的可能發展學生們的藝術鑒賞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