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瓊麗
音樂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形式,更是一種能夠傳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展現人們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們進行歌唱的時候,需要寄情于歌、以歌載情、用歌傳情、用歌感人;我們在進行歌唱教學的時候,需要引導學生在歌唱中體驗到“情”,用歌傳情,強化學生們的情感感受,讓學生得到內心的觸動。
但是,就目前的音樂歌唱教學來說,一些教師往往只是在教學生唱歌,空洞乏味地不斷說著“歌唱要唱出感情來”;實際上他們的教學卻沒有進行真正的歌唱情感教學。筆者在教學期間曾參加過多場歌唱教學指導課程,同時根據自身長期歌唱經驗以及歌唱教學經歷,在歌唱情感體驗指導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在進行歌唱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唱清每一個字,讓學生能夠“以字帶聲,以字行腔,字正腔圓”,這是音樂歌唱中十分關鍵的一部分。若是咬字不清晰,就容易導致歌唱時每個字的音準、音色以及情感出現一定的偏差,所以,老師必須要重視讓學生掌握清晰的咬字和吐字。比如,在錢瑞華的《星辰計劃星光燦爛》這個音樂會當中,該音樂會包含三個部分,其中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電影《小花》當中的插曲《絨花》,《絨花》展現出樸素、優雅的音樂風格,更是把豐富的情感集于一身,《絨花》當中對咬字和吐字的要求程度令筆者十分佩服。筆者將《絨花》中的特點總結為以下幾點:
在歌唱的過程里,能否把握好字頭、字腹以及字尾直接影響到整個歌唱的好壞,“以字”的最重要的環節在于要準確地把握好字頭的咬字和吐字。“腔圓”關鍵在于字腹,字腹的持續時間最長,只有發出的聲音足夠的響亮才能得到共鳴。對于字尾,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聲短且輕,字尾對歌唱者咬字和吐字細節方面的要求較高,一首富含情感的歌曲常常由一字而盡傳精神。
在歌唱的過程中,起音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起音的正確與否能夠直接影響到整個樂句的好壞,由此可見起音的重要性。
老師在進行歌唱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把握好整首歌曲當中一些關鍵的詞語,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詞語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情感感受;老師還要重點講解一些字詞,尋找關鍵字詞當中所想要表達出的思想情感,從而給予學生更好的情感體驗。
在歌唱當中,一些特殊的符號構成了一首文字的樂譜。例如,樂譜的符號能夠將歌唱的音量、歌唱的聲調以及歌唱的速度較好地展現在歌唱者的面前,但樂譜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樂譜是刻板的音樂記錄,不能很好地展現出歌曲當中所蘊含的大量情感,若是想將音樂的情感很好地展現出來,老師與學生在觀看樂譜的時候就要結合自身的理解和體會,這樣能夠有效地將音樂的情感表達出來。
例如,陳瀟瀟老師在進行《襯詞尋蹤》這一課教學的時候,她采取了襯詞乍到、襯詞語調視覺化以及襯詞初體驗這三個導入環節。這三個導入環節運用十分好,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在這堂課上,陳老師多次運用“哎呀”這個詞語,同時每次采取不同的語氣和語調,而不同的語氣語調又能夠表現出不同的情緒,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體會到語氣語調在歌唱當中所能傳達出的情感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