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方彭,李光華,李林,高海濤,夏一丹
(1.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111;2.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光唇裂腹魚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分布于瀾滄江中上游、元江、南盤江上游,為產地常見的冷水性野生土著魚類,棲息于江河干、支流的底層水域,對生活的水質要求高,肉質鮮美[1]。近年來,因過度捕撈和水利水電的開發,光唇裂腹魚的資源量逐年減少,僅在每年冬季的枯水期能少量捕到[2]。
目前,對光唇裂腹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人工馴養,主要研究了利用水泥池馴養光唇裂腹魚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及其生長情況[3];人工繁殖,主要探討了光唇裂腹魚的催產、受精等方法[4];胚胎發育[5];苗種培育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及魚苗健康成長的方法等[6];年齡結構、生長特征及生活史[7];空殼率、含肉率及肌肉礦質元素的測定[8]、遺傳多樣[9]、比較了光唇裂腹魚肌肉營養[10]。
魚類指環蟲病和斜管蟲病的研究頗多。如張效平等[11]研究了三種藥物對指環蟲的殺滅效果;孫宏偉等[12]和石宏武[13]研究了鯽Carassius auratus 和斜金魚管蟲病的診治。但目前對魚類同時感染兩種寄生蟲的防治研究較少。2018年7月,黃登魚類增殖站部分魚池光唇裂腹魚幼魚同時感染了斜管蟲和指環蟲,為了治療及防止幼魚感染類似寄生蟲,進行了相應的魚病診治試驗。
2018年7月,發現黃登魚類增殖放流站項目部的裂腹魚幼魚感染了斜管蟲和指環蟲已有3d,持續死亡。病魚聚集搶水,常在魚池壁上蹭身體,一些小個體已處于瀕死狀態。撈取瀕死的裂腹魚,剪尾鰭在顯微鏡下觀察(10×物鏡),發現有指環蟲,多的一個視野可達3 條左右,用尾端錨鉤固定在組織上,頭端伸縮做“尺蠖式”運動,確診為指小鞘環蟲病(Dactylogyrus vaginulatus Tchang et Niu,1966)[14](圖1);腹面觀左邊較直,有9 條纖毛線,右邊稍彎,有7 條,每條纖毛線上長著一律的纖毛。腹面中部有一條喇叭狀口管。大核近圓形,小核球形,身體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伸縮泡,一前一后,確定為鯉斜管蟲病C.cyprini(Moroff,1902)Kahl[15](圖2)。刮取皮膚粘液、剪取鰓絲檢查均能檢出指環蟲和斜管蟲活體。
1.2.1 材料
無水硫酸銅(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七水合硫酸亞鐵(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uSO4和FeSO4·7H2O 合劑比例為5∶2(以下簡稱CuFe 合劑)、水產用精致敵百蟲粉(山西中盛化工藥業有限公司,主要成分:敵百蟲);光唇裂腹魚幼魚體長為3~5cm 左右,體質量為10~15g 左右。養殖容器為直徑2m 的圓形魚缸,每個魚缸中3000 尾。水溫13~20℃左右。
1.2.2 方法
取36 只水桶,每桶裝滿10L 水,全程充氧,6 只水桶一組,每組設3 個重復,采用聯合用藥和先后用藥兩種治療方式。
1.2.2.1 聯合用藥方法
精致敵百蟲的濃度梯度分別是:2g/m3、3g/m3、4g/m3、5g/m3和6g/m3。每個試驗組CuFe 合劑都按照(5∶2)的比例,濃度為0.5g/m3和0.2g/m3。設5 個試驗組和1 個對照組。待兩種藥物完全溶解后,每組放入10 尾感染了斜管蟲和指環蟲的幼魚。幼魚在桶里浸泡1h 后,每個試驗組隨機取出5 尾鏡檢,統計寄生蟲殺滅及魚存活情況,若寄生蟲還沒全部死亡,放回試驗桶里繼續浸泡,直到全部死亡為止。
1.2.2.2 先后用藥方法
在上述相同濃度下,先使用敵百蟲殺滅指環蟲,再使用CuFe 合劑殺滅斜管蟲。使用敵百蟲1h后,取出魚鏡檢,鏡檢后放回,隔3h 后再用CuSO4和FeSO4·7H2O(5∶2)合劑浸泡。將實驗組的水更換后再加入CuFe 合劑,為了控制變量,每個實驗組CuFe 合劑的用量相同。
由表1 可知,當敵百蟲和CuFe 合劑聯合用藥1h 后,敵百蟲濃度在6g/m3及以下的均沒有全部殺滅指環蟲;當敵百蟲的濃度達到6g/m3及以上后,指環蟲基本被殺滅;當敵百蟲濃度達到5g/m3時,斜管蟲基本被殺滅,但是試驗魚也開始死亡(表1)。
將幼魚放回對應的試驗組繼續浸泡,1h 后繼續鏡檢,此次是全部魚都鏡檢統計。由表2 可知,聯合用藥2h 后,當敵百蟲濃度為5g/m3,指環蟲全部被殺滅;當敵百蟲濃度為4g/m3,斜管蟲全部別殺滅;當敵百蟲濃度達到3g/m3時,裂腹魚幼魚出現死亡(表2)。
當敵百蟲濃度為5g/m3,指環蟲全部被殺滅,對斜管蟲作用不大;當敵百蟲濃度為6g/m3時,裂腹魚幼魚開始出現死亡現象(表3)。
由表4 可知,浸泡1.5h 后,3#~5#里的斜管蟲全部被殺滅,3#~5#試驗組里的指環蟲也全部死亡。在先后使用了敵百蟲和銅鐵合劑后,試驗組裂腹魚幼魚只有5#試驗組死亡2 尾,其他實驗組的幼魚未出現死亡現象。

表1 聯合用藥浸泡1h 后鏡檢指環蟲和斜管蟲的存活情況Tab.1 Survival of dactylogyrus and chilodonella on 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o the two drugs for 1 h immersion in simultaneous medication und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表2 聯合用藥浸泡2h 后鏡檢指環蟲和斜管蟲的存活情況Tab.2 Survival of dactylogyrus and chilodonella on 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o the two drugs for 2 h immersion in simultaneous medication und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表3 敵百蟲浸泡1h 后鏡檢指環蟲和斜管蟲的存活情況Tab.3 Survival of dactylogyrus and chilodonella on 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o the two drugs for 1 h immersion in sequential medication und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表4 CuFe 合劑浸泡后鏡檢指環蟲和斜管蟲的存活情況Tab.4 Survival of dactylogyrus and chilodonella on 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 to the CuFe mixture for various immersion periods unde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先后用藥的結果顯示,使用了敵百蟲藥物后,濃度達到5g/m3時,指環蟲已經全部被殺滅,幼魚并未出現死亡現象;當濃度達到6g/m3時,幼魚出現死亡現象,斜管蟲卻還活著,說明敵百蟲濃度不能超過5g/m3;敵百蟲對斜管蟲的作用不太大,需要繼續使用治療斜管蟲病的藥物。用銅鐵合劑浸泡后鏡檢發現,當浸泡1.5h 后,魚體身上的寄生蟲基本看不到了;浸泡超過2.5h 后,幼魚出現死亡現象,說明用鐵合劑治療裂腹魚斜管蟲病時,不能長期浸泡,超過2.5h 就得換水。
聯合用藥時,如果浸泡1h,敵百蟲藥物濃度需要達到5g/m3,CuFe 合劑濃度分別為:無水硫酸銅0.005g、七水合硫酸亞鐵0.002g,對敵百蟲才有治療效果,而敵百蟲濃度達到6g/m3斜管蟲都沒有全部死亡,而幼魚易出現死亡現象;當浸泡時間超過2h,敵百蟲藥濃度需要到5g/m3并聯合CuFe 合劑才能把兩種寄生蟲都殺滅。但是,當敵百蟲藥物達到3g/m3時幼魚就開始死亡。聯合用藥對兩種寄生蟲的殺滅作用明顯,殺滅寄生蟲用時短,但是對魚體的傷害比較大。
此次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在幼魚培育過程中,超過2 周都沒有換水,水溫在20℃左右,水溫適宜蟲卵孵化、繁殖[16]。在養殖中疏于觀察,發現不及時,寄生蟲繁殖傳染速度快,發現魚死亡時感染嚴重。
在裂腹魚幼魚培育過程中,要勤換水,一周更換一次水,經常進行巡塘觀察并鏡檢;日常管理中,可用微生態制劑調水改底,減少藥物對水環境的污染,做好預防工作。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維生素等,增強機體免疫力[17]。
在裂腹魚養殖過程中,若同時感染了斜管蟲和指環蟲,情況嚴重,可考慮聯合用藥,快速治療;輕微感染,使用先后用藥的方法,減少魚的死亡,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硫酸銅制劑會引起魚類的腎小管擴張,導致腎小管周圍組織壞死,肝臟內部脂肪增加,造血組織被破壞,多數情況下銅殘留在魚的鰓、肌肉及肝內,不同程度地降低腸道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影響魚的正常攝食及生長,故不能經常使用[18],總之,在魚類感染寄生蟲病時,不管使用哪種殺蟲藥物,一定要配合使用一些抗菌素藥物,預防其他細菌病和寄生蟲病的并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