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春華 黎 雯
冠心病心絞痛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高發人群是中老年人,患者伴有胸口疼痛、心慌、頭暈目眩、惡心嘔吐,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方式是采用藥物治療,溶解血栓,促進血流正常流通。但是長期治療患者會產生負面情緒,且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低,影響治療效果。當前患者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高,中西醫健康管理結合護理的實施效果好,中醫護理以“天人合一”為原則,對不同的患者進行辨證護理,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識及自我管理能力,使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和緩解[1]。因此,本研究探討健康教育結合中醫辨證護理在社區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療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7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36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8例;年齡44~86歲,平均(62.25±5.53)歲;病程1~15年,平均(7.5±1.5)年。觀察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45~85歲,平均(61.54±6.31)歲;病程2~16年,平均(8.6±1.7)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對癥護理,檢測患者的生命指標,給予用藥指導等。觀察組給予健康教育結合中醫辨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對出現抑郁、焦慮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擁有積極心態,積極配合治療。②健康知識宣傳及指導,讓患者了解本疾病及誘發因素、治療效果、有氧運動的作用;給予飲食指導;按時按量進行服藥,且在服藥之后進行密切觀察,查看不良反應;注意保暖,避免發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定期復查、指導患者預防感染的知識。③中醫辨證護理:氣滯血瘀型,主要護理是進行活血益氣、化瘀止痛,患者需臥床休息,吸氧,減少氣血損傷,病情好轉后,可適當的活動,便于疏通血氣。保持心態平穩,避免肝郁氣滯。多食木耳、山楂等促進活血化瘀的食物,禁油膩、刺激性食物,可用桃仁 10 g,梔子10 g研磨后加入蜂蜜貼在疼痛處,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氣滯血瘀型、氣陰兩虛型,主要護理是益氣養陰、活血化瘀,保證睡眠時間,室內通風,可用大棗20 g,黃芪15 g,西洋參10 g煎服,達到補氣調血、補陽的作用。寒凝心脈型,主要護理是活血祛寒,宣痹通陽,每日早晚溫水泡腳15 min左右,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溫陽祛寒的效果。多食姜、羊肉等驅寒食物,可對足三里、心俞、腎俞等穴位行艾灸,注意保暖,避免著涼。痰濁壅塞證,主要護理是通陽排濁,祛濕化痰,用蓖麻粒碾碎后敷于雙足涌泉穴,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室內多通風,保持室內干燥,多食枇杷、蘿卜、梨等利濕、化痰的食物,禁辛辣刺激食物,避免上火生痰。氣虛血瘀證,主要護理是益氣化瘀,可用山藥、黃芪、白術、黨參、大豆燉煮具有益氣活血的作用[2]。④經絡推拿護理:護理人員掌握正確的推拿方法后為患者進行經絡推拿,推拿時主要穴位是天泉、天池、內關、勞沖、中沖。均推拿厥陰心包經,將雙手搓熱后順經絡單方向推拿1次,順經絡由上而下拍3~5次,同樣的手法推拿對側經絡。血瘀患者又下而上輕拍,腎虛者加推足少陰腎經,脾虛者加推足少陰經,心虛加推手少陰經,血瘀者加推足陽明胃經。推拿時間大約為20 min/次,每周推拿2次,連續推拿1個月[3]。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2組患者護理前后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包括了解疾病、知曉注意事項、運動方法、健康飲食、心態樂觀5項。采用1~5分值進行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健康知識認知度越高。②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癥狀評分,利用中醫癥狀評分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心悸、胸悶、胸疼癥狀進行評分,每項0~3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癥狀越嚴重。

2.1 2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識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健康知識的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觀察組治療后心悸、胸悶、胸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護理前比較,2)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治療前比較,2)P<0.05
近幾年冠心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當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時,血管壁上會出現脂質沉積物形成的斑塊,時間長了斑塊會影響血管內的血液流通,導致血管變細變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形成冠心病。主要臨床癥狀有心絞痛、胸痛、心律失常、神志不清、心力衰竭等,嚴重者出現休克或死亡,冠心病的高危人群應引起高度重視,按照醫囑及時檢查,注意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當運動,以防止血管堵塞及粥樣動脈硬化的發生。隨著我國中醫學的發展,中醫辨證護理法被廣泛運用,中醫健康管理護理效果顯著,可提高治療效果。中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胸痹”“心痛”范疇,因氣虛血瘀、痰熱、氣血不暢所致[4]。因此應該圍繞化瘀止痛、燥濕化痰、活血益氣、平衡情志來治療及護理,本研究中,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干預護理,告知患者不良的情緒會加重胸疼的癥狀,患者需保持樂觀的心態,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率,減少肝郁氣滯發生[5];根據不同癥狀的患者辨證給予飲食及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預防并發癥知識,保證充足的睡眠,適應的活動,環境的維護,養生方法等幾個方面來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識度。本研究中,2組患者護理前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說明,健康教育結合中醫辨證護理可提高社區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對健康知識的認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辨證是指用望聞問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臨床癥狀來分析、辨別、認識疾病的證候,中醫辨證護理的原則是針對不同的病情,應用“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護”“預防為主”來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中醫認為冠心病患者因飲食不當引起胸部瘀滯,出現胸疼的癥狀,寒氣入侵后出現氣虛痰多癥狀。辨證護理注重人、證、病三者合一,根據患者的陰陽、虛實、寒熱再結合身體狀況進行順逆轉歸,從飲食、作息、環境、養生方面來護理,緩解臨床癥狀,增強體質,平衡陰陽,平衡情志[6]。根據患者不同的證型選取不同配穴進行多方位經絡推拿,循經推拿、輕拍等可以激發經氣、提高循經傳感,達到舒通心脈、平衡陰陽、緩解病情的目的。本研究中, 2組患者治療前心悸、胸悶、胸痛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心悸、胸悶、胸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教育結合中醫辨證護理可緩解社區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生存率。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結合中醫辨證護理在社區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提高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認識度,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