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婕妤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去醫院開中藥,總是開了一周或半個月的量,拿回家后如何保存就成了難題。還有的養生人士家中會常備一些中藥,滿足養生和調理的需要。不過,中藥材保存不當,很容易使其變質,影響藥材的療效。那么,如何才能保證藥品質量、發揮最佳療效呢?代煎或者自家煎好的中藥又該如何保存呢?筆者一文為您講清。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按中醫藥理論、中藥炮制方法,經過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的中藥。但不要被它的“片”字所誤導了,其規格不僅有薄片、厚片、斜片、直片,還有段、塊、絲等。其包裝有獨立的小包裝和散裝,對于兩種包裝的中藥,都建議密封存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地方,也不要存放在太陽直曬的地方。在日常保存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發霉
飲片存放在潮濕的環境中,其表面和內部易長出霉菌。霉變后的中藥,其有效成分大大減少,同時還易引起毒性反應。小包裝飲片可以放進冷藏室保存,散裝飲片應密封后再放進冰箱。需要注意的是,也不宜放在太陽直曬的地方,一是陽光易使飲片內部水分蒸發;二是由于小包裝的中藥飲片有外包裝,水分散發不出去,留在袋中易導致飲片霉變。
2.防蟲蛀
被蟲蛀是中藥飲片保存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其原因可能是藥材原有殘存的蟲卵,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孵化。部分飲片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淀粉,如山藥、蓮子等易發生蟲蛀。質地堅硬的藥物,如三七、郁金等則不易蟲蛀。被蟲蛀會導致飲片藥效降低,部分還可能受到蛀蟲糞便的污染,服用后可能發生不良反應。防蟲的關鍵是保存前的處理,高溫下烘炒能有效殺滅蟲卵,但不能炒制的藥材,放進冰箱保存也是有效的方法。散裝藥較小包裝更易被蟲蛀,所以不建議患者為攜帶方便而將小包裝全部拆除保存,應煎一副拆一副。
3.防泛油
泛油指的是含脂肪的飲片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出現黏稠的油狀物質的現象,導致飲片顏色變深。泛油后藥效會大打折扣,甚至產生有毒成分。應采取避光、降溫等方法保存。
4.防氣味散失
薄荷、豆蔻、檀香、砂仁等中藥含有揮發性成分,此類中藥發生氣味散失后,藥效會明顯下降。建議采取密封、降溫等方法保存。
5.防變色
菊花、黃芪、款冬花、紅花等中藥在太陽的直曬下易發生變色,導致其內部成分改變,從而失去應有的藥效。保存應注意避光、降溫。
煎煮中藥也分為兩種,患者需帶回家自行煎煮的湯劑和醫院代煎用真空密封包裝的湯劑。那么這兩種湯劑應該怎么保存呢?分別可以保存多長時間呢?
一般來說,患者帶回家自行煎煮的中藥,都建議服用當日煎煮。特殊情況無法當日煎煮時,應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但也不建議存放超過2日,以免藥液變質影響健康。
代煎湯劑目前均采用自動煎藥機煎煮,藥液直接真空密封包裝。由于不同方劑成分不同,變異程度差異大。整體來看,藥液中糖分、淀粉、蛋白質等含量越高,越容易發生變質。同時,由于湯劑代煎好后,在患者取藥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室溫保存時間越長,也越容易發生變質。所以建議代煎中藥及時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保存時間為7~15日,但最好不要超過7日。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為變質,不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