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萬桂紅,甘 果,羅佳興,江 毅,梁嬌嬌
(貴州省桐梓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桐梓 563200)
辣椒是桐梓縣農村經濟發展與精準扶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1-2]。2018年種植面積0.87萬hm2、總產量21.707萬t。因長期種植的地方特色品種退化,導致抗病性差,單產下降,影響產業發展和種植戶增收[3]。為響應遵義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遵義“世界辣椒貿易基地”精神,推進桐梓縣辣椒產業快速高效發展,縣委、縣政府2018年做出了“辣椒換種工程建設”決定。為比較一些單位育成的產量高、品質優、抗性好的辣椒品種在桐梓縣的性狀表現,進行了5個品種篩選試驗,以期為辣椒換種工程種植品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在桐梓縣燎原鎮黎思村進行。試驗地海撥933 m,地勢平坦,通風向陽,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前茬為白菜。
試驗品種5個。品種名與種子來源見表1。
表1 桐梓縣辣椒品種篩選試驗品種與種子來源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排列[4],每個品種3次重復,每小區45 m2。按1.5 m開廂,高廂起壟,地膜覆蓋,雙行種植,單株移栽,行株距0.75 m × 0.5 m,每小區種植120株。試驗各品種采用大棚漂浮育苗,播種時間為2019年4月2日,移栽時間為5月9日,始收時間為6月27日,終收時間為9月20日。4月9日整地蓋膜時施N∶P2O5∶K2O=16∶8∶21復合肥80 kg/667m2和N∶P2O5∶K2O=15∶42∶0 磷酸二銨27 kg/667m2作基肥,整個生長期不再追肥。移栽當天在澆施的定根水中加高效氯氟氰菊酯防地下害蟲;5月17日用天之椒2號(含烯酰嗎啉·嘧菌酯,異菌·多菌靈,咪鮮胺,微量元素鈣、鎂)防病;6月6日、12日用天之椒3號(含中生·寡糖素、琥膠肥酸銅、蕓苔素內酯)防治病毒病;6月27日用烯啶·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蟲。各小區取10株考察農藝性狀,全區計產。
由表2可見,5個品種的熟性,以興合子彈頭為早熟,其從播種至開始采收為86 d,較其余4個品種早熟20 d,且采收期長20 d;其余4個品種的熟性、采收期一致,無差異。
5個品種的株高是遵義朝天椒2號>朝天一號>遵義朝天椒1號>興合子彈頭>遵義朝天椒3號,最高的遵義朝天椒2號與最矮的遵義朝天椒3號相差37.2 cm。
5個品種的單果重是遵義朝天椒3號>興合子彈頭>遵義朝天椒1號>遵義朝天椒2號>朝天一號,最大的遵義朝天椒3號與最小的朝天一號相差10.5 g。
5個品種的果長是遵義朝天椒1號>朝天一號>興合子彈頭>遵義朝天椒2號>遵義朝天椒3號,最長的遵義朝天椒1號與最短的遵義朝天椒3號相差6.98 cm。
試驗期間的2019年5—6月雨水較多,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發生整體較重,但蟲害相對較少發生。5個品種中,抗病性最強的為遵義朝天椒2號,病害發生率為40%,發病時間為8月2—21日,主要病害為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抗病較強的為興合子彈頭和朝天一號,病害發生率為50%~60%,發病時間為8月2日至9月3日,主要病害為褐斑病、炭疽病;抗性較差的為遵義朝天椒1號,病害發生率為65%,發病時間為8月2日至9月12日,主要病害為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抗性最差的為遵義朝天椒3號,病害發生率為90%,發病時間為7月1日至8月21日,主要病害為褐斑病、炭疽病、病毒病、白星病、煤污病等。主要蟲害為5月發生過地老虎,6月發生過蚜蟲和煙青蟲。
由表3可見,5個品種的鮮椒產量是遵義朝天椒3號>興合子彈頭>朝天一號>遵義朝天椒1號>遵義朝天椒2號,與遵義朝天椒1號(CK)相比,遵義朝天椒3號增產172.01 kg/667m2,增產率達13.4%;興合子彈頭增產167.85 kg/667m2,增產率達13.0%;遵義朝天椒2號減產151.86 kg/667m2,減產率達11.2%。采用SPSS數據處理軟件對品種間進行方差分析表明,遵義朝天椒3號、興合子彈頭與朝天一號、遵義朝天椒1號和遵義朝天椒2號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遵義朝天椒3號與興合子彈頭的差異不顯著。
從試驗各品種產量、抗病性、品質等綜合性狀結果看,興合子彈頭表現最好,其次為朝天一號,該2個品種產量高,果色亮麗,硬果,耐貯運,總體抗性較好。遵義朝天椒3號雖然產量較高,成熟較早,但抗病性較差,產品病斑多,商品性差,不太適合大面積推廣。遵義朝天椒2號雖然產量比對照低,但抗病、抗倒伏性都較強,果色亮麗,硬果,耐貯運,植株生長旺盛,且產量也不太低,在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地方也可以選用。綜上所述,興合子彈頭、朝天一號可在桐梓縣進一步選用和推廣,遵義朝天椒2號可以在病蟲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區選用和推廣,而遵義朝天椒3號由于抗病性較差,在生產中要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