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超,肖 旭,李生袖,吳春青,孫智輝
(延安市氣象局,陜西延安 716000)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不但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革命圣地。延安人文旅游資源獨具魅力,發展旅游業具有廣闊前景,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近年來避暑游、鄉村游、地質地貌游逐漸興起,促進了全域旅游跨越發展。
旅游出行受天氣影響較大,同時適宜的氣候條件具有特殊的景觀功能,可增添和開發富有特色的旅游內容,擴展旅游活動的時空分布。氣候舒適度是以人類機體與近地大氣之間的熱交換原理為基礎,從氣象角度評價人類在不同天氣條件下舒適感的一項生物氣象指標,影響因子主要考慮氣溫、濕度和風速等[1-2]。早在1966年特吉旺就提出了氣候舒適性指數的概念[3]。1973年奧利佛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風寒指數表[4],加拿大氣象局構建舒適指數測評的標準模型[5]。國內學者利用溫濕等指數對各地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分析[6-8],例如漢中地區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9],太白山氣溫變化及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10],固原地區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11],但延安還未有相關分析報道。以延安市最近38年的氣候統計資料為依據,利用溫濕指數、風效指數、舒適度指數模型對延安市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延安市旅游氣候舒適期,為延安市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依據。
本文選用延安市12區縣氣象臺站平均氣溫、風速、平均相對濕度和日照時數資料,逐月分析資料為1981年1月—2018年12月資料,逐日分析資料為1981—2018年4月1日—5月31日、10月1日—10月31日資料。黃陵由于測站搬遷,部分年份資料短缺,未分析旅游舒適度。
1.2.1 溫濕指數 溫濕指數(THI) 又稱為有效溫度,是通過溫度和濕度的綜合,反映人體與周圍環境的熱量交換。其計算式[7]為
THI=(1.8t+32)-0.55(1-f)(1.8t-26),
(1)
式中:t為氣溫(℃),f為相對濕度(%) 。溫濕指數分級[7]見表1。
1.2.2 風效指數 風效指數(K)既考慮體表散熱,也考慮太陽輻射后人體的增熱,反映體表與周圍環境間的熱交換,即體表單位面積的熱交換率(正值為吸熱,負值為散熱) 。計算式[8]為
(2)
式中:v為風速(m/s),s為日照時數(h)。風效指數分級[8]見表2。

表1 溫濕指數(THI)分級

表2 風效指數(K)分級
1.2.3 綜合舒適指數 全面考慮氣溫、風速、相對濕度 3 個主要氣象要素對人體舒適的影響,提出了綜合舒適度指數,其計算式[9]為
S=0.6|t-24+0.07|f-70|+0.5|v-2|。
(3)
式中,S為綜合舒適指數。綜合舒適指數分級[9]見表3。

表3 綜合舒適指數(S)分級
溫濕指數在55~70時人體感覺為舒適或非常舒適。計算延安各縣區1—12月溫濕指數(表4)發現,5—9月延安全區基本處于舒適或非常舒適時段;10、4月感覺偏冷,較不舒適,但黃河沿岸的宜川、延川、延長等縣進入舒適階段;11、3月為寒冷,不舒適;12—2月為極冷,極不舒適。延安各地未出現溫濕指數≥75的月份,表明延安幾乎無悶熱天氣。從延安代表縣區4、5、10月逐日溫濕指數圖(圖1)來看,4月15日開始各縣區基本處于舒適時段,10月1日舒適時段基本結束,寶塔區、延川、宜川舒適時段結束于10月9日。

圖1 延安市代表縣區4、5、10月逐日溫濕指數

表4 延安市各縣區1—12月溫濕指數
當風效指數在-300~-600之間,感覺舒適。通過計算延安各縣區1—12月風效指數(表5)發現,延安各縣區4月風效指數為-362~-475、10月風效指數為-380~-452,感覺程度為舒適。當風效指數在-200~-300時,感覺暖,延安各縣5、9月風效指數處于感覺程度為暖的時段。而7、8月風效指數處于感覺程度為暖熱時段。11—次年3月,感覺程度為冷涼時段。從延安代表縣區4、5、10月逐日風效指數(圖2)上看,寶塔區4、10月為舒適時段,5月為暖時段;吳起為5月19日進入暖時段,延川5月2日進入暖時段,宜川5月10日進入暖時段,其它時段為舒適時段;黃龍4、5、10月都處于舒適時段。
氣溫24 ℃,相對濕度70% ,風速 2 m/s是人體感覺最舒適的小氣候環境。當S≤4.55時感覺非常舒適,從表6可看出,夏季6—8月均處在非常舒適時段;5、9月,除吳起外,其它縣區均為舒適;4、10月,感覺不舒適;11月開始到次年3月均為極不舒適。從延安代表縣區4、5、10月逐日綜合舒適指數(圖3)看,延安代表縣區從4月15—17日結束綜合舒適指數極不舒適時段,進入不舒適時段;4月27—29日結束不舒適時段,進入較不舒適時段;5月22日進入舒適時段。吳起進入每個時段的時間均較中南部各縣區晚7~8 d。寶塔區、延川、宜川基本上在10月初結束較不舒適時段,吳起、黃龍在9月下旬結束不舒適時段。

表5 延安市各縣區1—12月風效指數

圖2 延安市代表縣4、5、10月逐日風效指數

表6 延安各縣區1—12月綜合舒適指數

圖3 延安市代表縣4、5、10月逐日綜合指數
2012年以來延安旅游人數和綜合收入增加明顯,旅游人數由2 190萬人增加到6 344萬人,綜合收入由118億元增加到410億元。特別是2016年后,年增加千萬旅游人數,收入增加近百億。從各縣區2018年旅游人數來看,黃陵(黃帝陵所在縣)、宜川(黃河壺口瀑布)傳統旅游強縣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黃龍(避暑旅游)、延川(梁家河、黃河乾坤灣)旅游發展最快,年旅游人數達到300多萬人。其它縣旅游起步晚,人數少,年旅游人數超過50萬,但不到百萬。11、12、1月旅游人數最少,在200萬左右;2、3月超過300萬;4—10月旅游人數多,10月最多,旅游人數超過900萬;7月次之,旅游人數接近900萬。旅游人數與氣候有關外,也受暑假、國慶長假等因素影響。
延安旅游受氣候影響,11月至次年3月旅游人數還不到旅游旺季的一半;鄉村游剛起步,還沒有形成規模;丹霞地貌地質遺跡發現晚,在國內外影響力還比較小。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臨近,冰雪旅游熱正地興起,延安還應在冬季冰雪旅游上下功夫。黃龍避暑游的成功發展,為延安發展旅游提供了另一種途徑,結合丹霞地貌打造鄉村游、避暑游等景點,發展延安全域旅游。
(1)根據溫濕指數、風效指數、綜合舒適指數的分析可知,5—9月是延安市最適宜旅游期,舒適旅游期持續時間較長。此期間人體感覺最為舒適,旅游區環境最為適宜,交通、住宿等條件最佳,最容易被旅客接受;尤其夏季6—8月,延安氣溫、濕度、風速均最接近于人體感覺最舒適的小氣候環境,是開展鄉村游、避暑游最佳季節,延安植被好、空氣質量優,是鄉村游、避暑游的好地方。而12—次年2月室外環境溫度低,濕度小,日照時數少,三種指數舒適度差,可以利用自然條件開展冬季滑雪旅游項目。
(2)通過對4月和10月三個指數逐日分析可知,溫濕指數為較不舒適,綜合舒適指數為極不舒適和較不舒適,但風效指數分析為舒適。由于延安地區此時段干燥少雨,冷空氣頻繁,影響溫濕指數和綜合舒適指數分析,然而此時段延安地區風和日麗,光照充足,風效指數分析效果很好,同時,4月份正時蘋果花開放和黃帝陵祭奠時段,適宜開展祭奠和賞花等旅游,10月正時蘋果采摘時段,適宜開展鄉村采摘旅游。因此4、10月延安旅游景點也處于較適宜旅游的時期。
(3)延安旅游應打造冬季游、鄉村游、避暑游、地質地貌游品牌,形成效應,全域旅游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