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華敏 查致遠 雷雨婷 田宜國 賀曉玲
環境科學是以環境問題為驅導,由多學科相互滲透而形成的龐大科學體系,涵蓋了理、工、人文、管理、經濟等多門學科,使其高等環境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大而全、淺而廣。以上學科特點使普通高校環境科學專業培養的人才普遍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因此對于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調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作者通過定量的數據統計和客觀的結果分析,為完善本校本專業課程體系提供有效可靠的建議。
深入了解本校本專業畢業生現階段的就業特點及存在問題,提高對本校本專業就業現狀的認識,同時,為完善我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提供有效可靠的建議。
長春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2011屆到2019屆約300名畢業生。
網絡調查問卷(105人填寫了調查問卷,占35%)
1.參填比例。根據圖1數據可知,我校畢業生參填人中,2018屆、2015屆、2012屆及2011屆同學的參與程度比較高,而2019屆、2016屆參與程度中等,同時,2017屆、2014屆及2013屆同學參與程度較低。說明此次問卷調查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普遍性,可以作為數據參考。
2.畢業去向。從圖2占比來看,46%的畢業生是在畢業后仍然繼續考研升學,直接就業則占54%,兩者占比基本趨近,說明在就業壓力大的環境下,畢業生直接就業已經不再是首選了。由此,我校畢業生就業特點已然明晰,直接就業人數和在讀深造人數相近。考研和就業并不矛盾,考研是為了更好地就業,我校務必指導學生做好考研和就業的合理規劃。
圖1:畢業生參與填寫調查問卷的比例
圖2:參填者的畢業去向
1.單位性質。根據圖3數據可知,本校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是企業單位,占42.50%,事業單位、政府單位分別占比20%、15%,同時其他和自主創業占比可達總數的20%,說明在當前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下,有不少人不再拘泥于之前的就業選擇,而是進行新的選擇和嘗試,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更加多元化。
2.薪資報酬。圖4統計數據顯示,本校本專業畢業生參加工作后的薪資大都集中在3000-8000元之間。同時,就上圖和作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薪資0-3000元者多為處于實習期的2019屆畢業生或者自主創業者的起步階段;薪資8000元以上者多為私人輔導培訓機構的教師(工作時間長,行業天花板已觸頂)以及企業單位工作者(資歷較長,能力出眾)。
3.福利待遇。采用直接手動輸入內容的方式,了解到已經參與工作者,基本福利待遇都為五險一金,個別三險一金,企業單位工作者存在年終分紅現象。
4.工作滿意度及專業相關度。綜合以上圖5、圖6統計數據可知,本校本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與專業相關者可達70%,可以說明我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涵蓋內容十分廣泛,可以為學生就業提供知識支撐和實踐支撐;同時,本校本專業畢業生90%左右對工作的滿意度可達40%以上,說明我校畢業生和工作之間存在互相選擇,行業發展勢態良好。
圖3:參填者就業單位性質占比
圖4:參填者就業薪資報酬占比
圖5:參填者就業與專業相關度調查
圖6:參填者工作滿意度調查
1.院校選擇。圖7表明,本校本專業畢業生在在讀深造院校選擇上多集中于211高校和省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具有一定的學科特色,師資力量也比較雄厚,同時,針對我校畢業生的整體水平而言,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也有17%的優秀畢業生選擇985高校,難度大,付出多,回報高。另外,普通高校也有23%的畢業生選擇。
2.方向選擇。參與此次調查問卷填寫的同學中,12.5%的同學是跨專業考研,剩余87.5%的同學是本專業各相關考研,有環境化學、環境毒理、環境工程、生態系統生態學、大氣污染與防治等研究和學習方向。這說明本校本專業畢業生對繼續環境科學專業的在讀深造有著較高的興趣,是不二的選擇。這是對我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全體教員的肯定,也是對我校環境科學專業的熱愛和延續。
3.考研短板。圖8數據表明,本校本專業在軟件應用方面的教學需要提高,為畢業生的后續研究生學習深造階段打好基礎;同時,專業課方面要更趨于重點課程精細化,適當增加課時數,普及本專業更多專業教材和課外讀物;學校要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和實驗項目中去,提高實驗操作技能。當然,就學生本身而言,要切實提高英語水平,將英語學習常態化,同時,高等數學及線性代數等課程的學習要深入精細,刨根問底。
針對這些考研的學生,建議學校為學生提供便利的條件,開放圖書館考研專座,成立考研公共課專業教師團隊來為學生授課。
圖7:參填者考研院校選擇調查
圖8:參填者考研短板占比
對長春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2011屆到2019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全面地了解我校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就業單位性質,考研院校選擇等等情況,通過對各類數據的分析,得出了諸多有建設性價值的結論,對本校本專業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