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恒宇
摘要:地方文化是一個地域常年文化沉淀的凝聚,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將其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融合,對人才培養、高校與城市互動發展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意義,本文以徐州4所高職院校為研究對象,調查高職生對當地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及校園文化的情感與態度,并結合高職生特點,提出地方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字:地方文化 校園文化 徐州文化 高職院校
一、前言
地方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文化是一方之精神,而江蘇,位于中國大陸的東部沿海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昌盛,有著極具鮮明的文化特色,而高校又是文明與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者,應重視文化育人,以自身特色文化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開展地方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研究對高校人才質量的培養,地方文化的傳承,高校與城市的互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徐州地方文化特色
徐州是彭祖文化和兩漢文化的發源地,已有近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兩千多年的建城史,“楚韻漢風,南秀北雄”是徐州最鮮明的地域特色,歷來就有“彭祖故鄉”、“劉邦故里”、“項羽故都”的稱號,文化地位在我國屈指可數。徐州的紅色文化也有其獨有的魅力,淮海戰役,王杰精神,運河支隊抗戰等歷史事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熱血兒女,徐州也是國家工業發展重要基地,徐州針織廠、醫療器械倉庫、財貿醫院等廠房,蘊含著大量的工業精神。除此之外,徐州的戰爭文化、飲食文化也極具地方特色,在這樣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高校應立足地方文化,堅持文化自信,實現特色文化育人,推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創新,為此,本團隊進行了地方文化對高職院校的影響現狀調查及分析,提出了地方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對策與建議。
三、地方文化對高職院校的影響調查
1.研究設計
本研究依托徐州4所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大一、大二、大三的3個年級共700名學生作為問卷調查的數據來源進行研究。問卷調查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高職院校學生對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包括徐州漢文化、徐州紅色文化和徐州工業遺產文化,第三部分為高職院校學生對校園文化的情感與態度。問卷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答案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分別是1-5分,得分越高表明情感越積極,熟悉程度越好。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電子問卷方式,700份問卷調查,共回收700份。由問卷調查數據可知,研究對象基本信息為:
2.研究結果
(1)對當地徐州文化的了解
第一個題目為“我了解徐州文化的歷史”,此題目的均分為3.61分,說明學生對徐州歷史文化的內涵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待加強;第二道題目為“我了解徐州名人”,此題的均分為3.29,分數偏中間值,私下交流可知,大部分學生知道2位左右的徐州名人;第三題“徐州文化對我有影響”得分3.12,選擇“非常不符合”的同學占了21位,僅占3%,通過與學生交談可知,劉邦、項羽的自傳、電視劇、詩詞等相關文化宣傳較多,對本人有極大影響;最后一題,“我對徐州漢文化很感興趣”,此項得分為4.14分,證明學生對徐州文化比較感興趣。此項問卷調查的總體均值為3.54,表明高職學生對徐州文化呈積極的、鮮明的狀態,比較喜歡徐州的歷史故事,但了解內容較淺,學生表示徐州的文化名人、歷史故事等對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都是有幫助的,愿意去學習徐州地方文化。
(2)對當地紅色文化的了解
第一題題目為“我了解徐州的紅色文化”,均值為3.23,其中“非常不符合”的同學僅為16位,其中有10位是大一新生,而“非常符合”的學生也不是很多,有98位,細談發現,大部分同學比較熟知的是“淮海戰役”,對“邳州王杰”“李超時”“小蘿卜頭”等抗日事件與紅色精神的了解都比較少;第二題“我對徐州紅色文化很感興趣”,均值為3.88,選擇“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同學占一半以上,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徐州紅色文化感興趣,且愿意去了解學習;第三題“徐州紅色文化對我有影響”分數為4.31,分數較高,說明紅色文化的事跡和精神對當代高職學生的成長起促進作用,我們必須傳承好紅色文化,使新一代大學生深刻理解紅色革命的精神內涵;第四題“我認為高校應該加強紅色文化的宣傳”,分數為4.42,印證了學生對徐州紅色文化的態度,總體均值為3.96,表明高職學生對徐州紅色文化的態度整體是正向的、積極的。
校園文化是學校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沉淀形成的一種能體現校園精神文明的價值體系,能夠展現學校文化的精髓,實現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合,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促進地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保證地方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接,對當地高職院校進行了校園文化相關的調查。
(3)對校園文化的了解
第一題題目為“我了解母校的校園文化”,均值為3.68,其中“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同學占了78%,說明大家對母校的校園文化較了解;第二題,“我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很滿意”,此項均值為3.27,其中“比較符合”、“一般”的同學人數,占據了76%,說明大部分同學認為學校的校園文化比較滿意,與同學交流可知,學生提出校園文化相關活動比較單一,校園文化在校園的體現不明顯等問題,表明校園文化需要進一步加強建設;第三個問題是“校園文化對我有影響”,均值為3.84,說明學生整體上認為校園文化對自己是有影響的,也驗證了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性;第四題,“我愿意參加和校園文化有關的活動”,分數為4.01,表明學生大部分愿意參加和校園文化有關的活動。此項均值為3.7,由此得出,校園活動是宣傳校園文化或地方文化的有利方式,也是學生較易接受的形式。
四.地方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對策
由以上分析可知,高職院校學生對地方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整體是呈積極的,肯定的態度,愿意去了解地方文化,也承認地方文化對自己的成長是有積極影響的,愿意參加與校園文化相關的活動,近年來,地方高校普遍將特色發展作為內涵式發展的應有之意,積極探索適合自身校情的特色發展之路。學校的積極引導是促進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合,發展特色校園之路的重要工具,具體建議如下:
1.將地方文化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環境中
眾所周知,全日制高職院校學生幾乎八成的時間都留在校園,教學樓、宿舍、食堂、圖書館、操場等都對學生有著“耳濡目染”的影響,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學校不能只重視這些物質環境的外表,更要將其賦予生動的精神文化,使學生透過身邊的環境就能感受身邊的校園文化和地方特色。為此,學校可以在裝修風格上引入徐州特色的建筑風格,可以將徐州有名的歷史人物典故以繪畫或故事敘述的形式展現在墻面或宣傳欄里,圖書館里可以配備一個和地方歷史相結合的校史館,配備專門的地方文化產品展覽的活動場所等,真正為師生打造一個融合地方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
2.將地方文化融入校園課程建設中
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地方文化選修課程,把地方文化融到教學當中,通過教師具有特色的講解,將徐州地方的漢文化、紅色文化等融入教學,在課堂中,可借助新媒體教學方式,探索徐州歷史淵源、徐州名人故事、徐州名勝古跡、徐州方言趣事、徐州老城建筑、徐州人文精神等,尤其要將徐州文化中的艱苦創業,名人精神,徐州兒女的熱血革命精神等文化價值傳播給學生,讓學生產生心理認同感。
3.將地方文化融入校園活動中
在調查問卷與學生進行交流可知,課外的校園活動是最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即將科學理論與思政課的實踐相結合,比如,實地走訪活動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精神魅力;組織學生參觀名人故居、徐州歷史建筑遺址等文化場所;開展符合高職學生身心特點的社團活動,如引導學生將傳統地方文化融入社團活動中去,引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的校園活動,如南方流行的“花朝節”,利用此節日宣傳漢文化及漢服,陶冶情操、鍛煉社交能力,同時還可以擴大徐州漢文化的影響力。再比如,利用“虛擬仿真”、“VR”等感受地方歷史遺產的特色文化,利用“自媒體”直播平臺進行專家與學生的互動等,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融合。
4.用地方文化創新校園精神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應與時代精神高度契合,徐州地方文化所展現的一系列“甘為奉獻、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重情重義”的徐州精神是校園文化創新的精神財富,以這些優秀的精神文明為養料,凝練新時代的校園精神,并將其滲透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內化為新一代高職學生的價值信仰和理想目標,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基金項目:2019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思政專項《地方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困境及對策研究》 批號:2019SJB362。
參考文獻:
[1]方桐清. 高職院校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擔當——論高職院校文化育人[J]. 中國高教研究, 2011, 000(010):76-78.
[2] 盧娟, 鄭利軍. 以特色校園文化引領地方高校特色發展——基于淮海工學院培育海洋特色校園文化的實踐與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8).
[3] 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