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貝
摘要: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有助于增強戰“疫”凝聚力、戰斗力、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時代價值。
關鍵詞:大陳島 墾荒精神 新冠肺炎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成為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這場戰“疫”中,臺州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眾志成城、逆襲奮進,充分體現了“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強大生命力、感召力、創造力,對其進行研究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形成及內涵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了一江山島。國民黨軍隊倉皇撤退大陳島,擄走島上幾乎所有居民,破壞所有軍事設施和民用建筑,致使大陳島淪為死島。1955年11月底,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在浙江考察青年工作時,提議組織一支青年志愿墾荒隊重建大陳島。1956年起,5批來自溫州、臺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墾荒隊員,高舉“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旗幟登島,與駐島官兵一同開始了戰天斗地博海的墾荒建設,誕生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艱苦創業”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動人篇章。墾荒隊員根據島上生活,編了一段順口溜,“走路高低不平,夜里點燈不明,急事電弧不靈,遇風航船常停,生活單調苦悶,環境艱苦冷清”。一張床板、一張草席、一盞煤油燈,便是墾荒隊員的所有家當。每人每月生活費14.5元,扣除伙食費、醫藥費,僅剩4.5元。一塊豆腐乳大小的肉,是至少得等上一個月才有的奢侈“滋補品”。面對如此艱苦的生活條件,這群來自城市的青年毫不退縮,他們按照從農業到畜牧業到漁業的“三步走”戰略,逐步改變了大陳島的生產生活面貌,讓大陳島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
“奮發圖強”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力量源泉。墾荒年代里最缺的是物質,最不缺的是精神。墾荒隊員站在大陳島的鳳尾山頂莊嚴立誓:“我是一個青年墾荒隊員,我志愿來到偉大祖國的大陳島,面對祖國的海洋,背后是祖國的河山,腳踏著海防前哨,肩負著人民的希望,我們宣誓:堅持到底,絕不退縮,與英雄邊防軍一起,用辛勤的勞動,把海島變成可愛的家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讓青春在祖國的這片東海海面上發出強烈的光和熱。大陳島的墾荒史,正是一部熱血青年奮發有為、勵志圖強,積極投身祖國海防建設的奮斗史。
“無私奉獻”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寶貴財富。“無私奉獻”的核心在于講黨性、講政治,墾荒隊員用自身行動踐行這一精神內涵。在祖國的號召下,首批墾荒隊員在闔家團圓的春節前夕,告別了舒適安逸的生活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將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獻給了大陳島。正如《無悔的年華》中所記錄的,“沒有人計較個人的得失,沒有人侈談個人的青春年華,也沒有人記錄自己的豪言壯語,大家都只有一個信念:把大陳島建設成美麗的家園。哪怕是每天粗茶淡飯,也要開辟一篇新天地,這就是每個墾荒隊員的人生價值,這就是每個墾荒隊員的青春理想。”
“開拓創新”是“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價值導向。墾荒隊員所面臨的不僅有生活難關,更有技術難關。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打破環境限制,破解技術瓶頸。他們堅持“有一個困難就解決一個困難,有十個困難就解決十個困難”。比如“海帶南移”,創造性地將原本只限于北方沿海養殖的海帶在島上成功引種。通過不斷地摸索、實踐和總結,他們從一無所知的技術小白成為觸類旁通的行業專家。
2019年,臺州市五屆三次黨代會將“大陳島墾荒精神”上升為臺州城市精神,為大陳島墾荒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隨著實踐的發展,“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發展。在決勝戰“疫”的特殊時期,研究“大陳島墾荒精神”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時代價值。
二、“大陳島墾荒精神”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現實意義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無私奉獻”是增強戰“疫”凝聚力的源泉
當年,國民黨殘軍撤退大陳島時,毀壞了所有軍用設施和民用建筑,水源被撒了毒藥,島上更是遍布地雷和鐵絲網。面對滿目瘡痍、危機四伏的大陳島,駐島官兵首先要清潔水源、排除雷患、清理廢墟。在排雷的過程中,先后犧牲了十幾人,共清除了13000多枚地雷。1956年1月始,在“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的號召下,墾荒隊員登上大陳島,為墾荒建設注入了新生力量。他們與駐島官兵一起,將青春乃至生命奉獻給了這片熱土。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給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阻礙。臺州輸入型病例較多、發現較早,早期疫情尤為嚴重,確診病例數一度位列全省第一、全國地級市第三。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臺州發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筑起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有的是隔離點的24小時“管家婆”,有的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傳聲筒”,有的是村居(社團)的“跑腿員”。數百名臺州醫務人員馳援湖北、舍生忘死、日夜救援,深刻詮釋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廣大臺州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捐款捐物,集中展現了風雨同舟、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懷。為了不斷鞏固疫情防控的戰果,進一步在經濟工作的主戰場上發起攻勢,我們必須發揚“無私奉獻”的墾荒精神,從個人到小團體到大集體,才能“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
(二)“奮發圖強”是提升戰“疫”戰斗力的保證
歷經“浩劫”的大陳島物資匱乏、舉步維艱,但這并未擊垮墾荒隊員,反而激起了他們的斗志,提出“苦戰三年,改變大陳面貌”的目標。認清目標不動搖,經過一代代墾荒者的奮斗,如今的大陳島正朝著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小康的大陳、現代化的大陳”不斷邁進,目前已建成國家一級漁港、全國能源開發基地、全國海洋經濟開放建設示范島、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游景區……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一特殊時期遭遇疫情,我們必須堅定信念,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全國一盤棋,全省一盤棋,全市一盤棋。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臺州在戰“疫”中深刻踐行了“大陳島墾荒精神”,不怯懦、不退縮、不失守,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充分體現了“臺州式的硬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說過的,“困難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嶺,就像鯉魚跳龍門,跳過去就是一片新天地,進入一種新境界”。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鯉魚躍龍門”,哪怕出現疫情“黑天鵝”事件,也要想方設法將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實現既定目標任務。時間不等人,發展不等人,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進度趕回來,必須發揚“奮發圖強”的墾荒精神,在僅剩的幾個月決勝全年的目標任務,做到“目標不變、要求不降”,與高水平實現全面小康、高質量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相結合,在“兩個一百年”交匯之際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三)“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是提高戰“疫”生產力的基礎
大陳島條件之艱苦大大超出墾荒隊員的想象,往往剛有收獲,就遇上幾十年不遇的強臺風,莊稼全刮倒了,樹被連根拔掉了,房頂被掀飛了,豬羊跑光了。即便如此,他們硬是發揚“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精神,一次次開展災后重建、提高生產效益。比如,通過撿拾戰爭遺留下的廢銅爛鐵賣錢,以及每人每月捐出2元生活費,攢夠2萬多元購買了漁船,開啟大陳島漁業發展。如今大陳島仍在譜寫“無中生有”“有中生新”的“雙創”篇章,“大陳島墾荒精神”作為臺州城市精神也深深熔鑄于臺州人的血脈之中。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重大考驗面前,注入了“大陳島墾荒精神”的臺州以“五個率先”早抓早行動,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例如,率先實施全市域封控管制措施,實行每車必查、每人必測、出發地必問的兜底式排查;率先研發“疫情控”大數據平臺,以“人防+技防”提高管控力,實現責任精準量化,信息充分共享;率先開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專線”,專家7×24小時坐席,群眾在家就能掛號問診。臺州作為民營經濟和股份合作制經濟的發祥地,在特殊的戰“疫”時期更是展現了“臺州制造”的速度與溫度。一批企業在全省率先轉產復工,生產防護服和口罩等緊缺防疫物資。浙江億利達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星星冷鏈等一批裝備制造企業迅速投入生產,全力支援湖北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建設。海正藥業、華海藥業等一批制藥企業臨危受命,參與藥物的研發攻關。臺州一手抓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一手抓經濟民生保衛戰,使出復工復產“三十六計”,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奠定堅實基礎。
三、“大陳島墾荒精神” 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現路徑
(一)弘揚墾荒精神,堅定必勝信心
正如當年的墾荒者,并未被“大陳浩劫”所擊倒,如今的戰“疫”者,也不會被新冠肺炎疫情所擊垮。新冠疫情肺炎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滄桑磨難,飽受百年屈辱憂患,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陳島墾荒精神”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在燃膏繼晷的疫情防控的熔爐里得到進一步升華,引領著臺州人民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奮力實現“兩戰贏”。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一些群眾存在焦慮恐懼的心理,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通過講好一線戰“疫”者這批新時代墾荒者的感人事跡,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信心,營造風雨無阻向前進的濃厚氛圍。
(二)弘揚墾荒精神,踐行風雨同舟
當年來自溫州、臺州等地的墾荒隊員,告別了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將大陳島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29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派遣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各省區市也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控體系。如今,中國已有效遏制疫情增長勢頭,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可以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大疫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所說:“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意大利告急,中國說我在,“條條大路通羅馬”;日本告急,中國說我在,“道不遠人,人無異國”;伊朗告急,中國說我在,“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風雨同舟共患難,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詮釋什么叫做“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弘揚墾荒精神,抓好復工復產
“大陳浩劫”讓大陳島按下了清零重啟,一切都要從零出發、從頭開始。墾荒隊員一手守衛家園,一手重建家園,做好復工復產工作。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乃至全世界按下了暫停鍵,對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造成了較大沖擊。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去看待,相信疫情所造成的暫停是暫時的,我們必須率先按下重啟鍵和加速鍵,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率先啟動復工復產,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國的發展步伐不會變緩,臺州的發展腳步不能落后,曾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臺州,在這一時間節點,必須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在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戰果的同時,進一步在經濟工作的主戰場上發起攻勢,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總體戰、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
我們堅信,新冠肺炎疫情讓“大陳島墾荒精神”在淬煉中升華,將迸發出更強大的精神力量,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助力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
參考文獻:
[1]段治文,楊光.“大陳島墾荒精神”的當代價值和實踐意義[N].臺州日報,2017-06-14(05).
[2]大陳島墾荒精神論文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139.
[3]陸健,嚴紅楓.以大陳島墾荒精神逆勢奮進[N].光明日報,2020-03-13(5).
[4]硬核戰“疫”[J].新臺州,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