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機新媒體是依托科技發展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媒體形式,主要依托手機、網絡、第三方軟件進行工作,功能多且強大,深受大學生喜愛。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背景下,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成為現實,高校依托手機多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思政教育的大趨勢。文章先陳述手機新媒體的內涵及特點,再分析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最后探討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 手機新媒體 應用對策
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因時、因勢而動,要依托新媒體使思政工作活起來,以增強思政工作的時代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點強調的。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手機成為人們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工具,手機體積小,傳輸的信息量大,信息傳輸速度快,為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依托手機新媒體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能提高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一、手機新媒體內涵及特點
相關調查顯示,到2018年12月,中國網民達8.29億,其中手機網民達8.17億。利用手機的微信和搜索引擎功能進行日常生活和交流,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狀態。在新媒體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手機新媒體實施,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手機新媒體是依托手機和網絡進行信息傳遞,狹義上來說,是依托移動通訊技術和手機進行信息傳播的終端。手機新媒體體積小,蘊含的信息量大,比紙制媒體更靈活,比電視媒體更便攜,比網絡媒體更綜合,被媒體界稱為第五媒體。
手機新媒體利于攜帶、信息傳遞即時,且能進行參與性互動。手機新媒體的主要載體是手機,手機體積小,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常用工具,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無論在任何場合,人們都可以通過手機進行信息的搜集和傳遞,這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可能。手機新媒體繼網絡媒體后,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打破了時間的禁錮,使信息的傳播更快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手機新媒體進行信息傳遞時依托4G或5G網絡,傳播周期短,傳播速度快,使信息傳播具備即時性,使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大范圍的傳播。手機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的即時性符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關鍵作用。手機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是多向的,一個人可以向他人發送信息,同時也可以接受他人信息,并與他人進行互動,這是一種多對多的交流模式,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有重要促進作用。
二、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意義
1.利于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現狀
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才能依托大學生的特點制定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學生容易對老師設置防線,不利于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而手機新媒體為師生的交流構建了新的平臺,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壓力,并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愿意與老師交流,愿意將自己的困惑等與老師溝通,使老師能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現狀。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多媒體瀏覽學生的微信朋友圈等,并梳理出大學生的思想共性,針對大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從普遍性和特殊性兩個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時效性。
2.利于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
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利于教師對教育措施進行優化調整,使教育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萍嫉陌l展使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分秒為單位進行更新。大學生是年輕的群體,他們好奇且從眾,容易受海量信息的影響。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及時把握大學生思想發展動態,預防可能發生的不良思想,并進行正向教育。手機新媒體為教師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提供了有效數據支撐。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的聊天軟件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掌握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供支持。
3.利于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
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促進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單純的思想灌輸,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反感。而依托手機新媒體,大學生可以搜集自己喜歡的社會熱點新聞,了解國家及世界大事,進而提升自身的科學和思想素養。學校通過手機新媒體平臺進行社團活動,學生接收到信息后,可自行參加,并在實踐中進行自我教育。手機新媒體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載體支撐,使大學生隨時隨地利用手機進行知識的學習,并提高學習自主性。手機新媒體使大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基礎知識的專業知識,使大學生的學習范圍更寬泛,能有效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
4.利于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頻率及互動實效性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手機新媒體互動參與特點能為師生互動創造有效條件,為師生的有效互動提供支持。教師可隨時利用手機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利用手機這種新型教育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手機軟件平臺上留言,或對學生的朋友圈進行評論,與大學生在微信或QQ群進行交流,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同時也能讓教師掌握學生的想法,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最理想狀態。
三、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
1.利用手機新媒體的通訊功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微信。手機新媒體的通訊功能主要依托微信或QQ軟件實施,特別是微信,成為近年來網絡聊天的主要工具。微信朋友圈是大學生表達心情的主要載體,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大學生的朋友圈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更具針對性。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推送,使學生通過公眾號進行閱讀,并積極留言,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微博。微博也是依托手機新媒體的一種個性化軟件,其內容精煉,信息傳遞及時,大學生可通過視頻、聲頻或文字在微博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根據自己的喜好閱讀喜歡的內容。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時刻關注學生的微博,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軌跡。教師還可以創立紅色教育主題的微博,目的是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文化,以對學生進行熏陶,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利用手機新媒體的信息瀏覽功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依托校園網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筛鶕W校實際情況建設有學校特色的校園網站,并設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板塊。網站是大學的門面,承載著大學的教育、政務等信息,學校的師生會不定期進行網站消息瀏覽。那么,教師可以借助校園網站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比例的增加,營造一個思政教育文化氛圍,使大學生依托手機新媒體瀏覽消息,進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依托新聞瀏覽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思想日趨成熟,他們對社會熱點及科研前沿成果比較關注,對新聞進行瀏覽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以學生的新聞瀏覽特點為依托,引導學生進行時事新聞的瀏覽,使學生更加關注國家大事,關注國家發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對政治素養不高的學生可對其進行時事熱點問題的講解,并采用正向案例,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
再次,依托電子圖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電子圖書是一種依托存儲中介將內容顯示在手機終端的書籍,便于攜帶、便于檢索,且閱讀空間大,閱讀資源豐富,更新速度快。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讀思政相關的電子書籍,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樹立正確價值觀。
3.利用手機新媒體的影音功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依托手機的電視應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手機電視是結合手機和電視的雙重優勢,以手機的便攜和電視的影音功能為依托進行應用。手機電視應用蘊含大量的紅色資源和時事熱點信息,如以愛國為主題的電視劇、電影、紀錄片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手機的電視應用,以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手機電視應用的資源能將時事評論等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其次,依托手機微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以某個思想政治教育點進行切入,制作成微課視頻,并整合網絡豐富資源,形成線上微課教育課程,并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大學生對線上的微課資源進行學習時,可以選擇適合的時間,既能豐富學習模式,又能豐富學習內容,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重要作用。
最后,依托學習軟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習軟件操作簡單,符合大學生的手機學習需求。大部分手機教育軟件都設有名師在線答疑和交流環節。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教育軟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選擇適合的軟件,并推薦給學生,使學生正確科學使用軟件,在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拓寬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總之,手機新媒體是“第五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對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學生來說,不良思想容易導致其思想扭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認識到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依托手機新媒體的通訊功能、信息瀏覽功能、影音功能等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教育,以提高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簡介:田野,女,1990.2,吉林省長春市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應用心理。
參考文獻:
[1]張萌.手機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2):128-130.
[2]劉赫來.手機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8):94-96.
[3]王丹丹,吳薇,田苗苗.基于手機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4):85-87.
[4]李娜.手機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65-66.
[5]任海燕.手機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應用[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