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玉峰
摘要:隨著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步伐逐步加快,金融經濟的地位也逐步上升,與實體經濟取得了良好的互動效果,這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前景是十分有利的。本文通過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理論的闡述,剖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總結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所能夠給市場帶來的影響,最后提出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經濟;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引言:隨著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也越來越好,金融經濟的地位也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逐步提高。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新時期如何能夠互相補充、良好互動,這是一個值得所有經濟學家研究探索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的互動,能夠緩和兩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并有助于平衡市場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好互動有巨大的實際意義。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理論介紹
(一)金融經濟
金融經濟是建立在貨幣基礎上的有組織的一種經濟活動。金融經濟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影響。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金融功能有十分強大的優勢,它體現在市場經濟環境能夠通過金融變量的方式呈現出市場變化的信息。當市場中有交易行為發生之時,投資者可以通過預測其他投資主體的意向進而合理配置資源來提高投資行為的準確性、降低投資的風險。從市場與金融經濟的關系方面來講,貨幣實質上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中心的,但在一些經濟活動中仍然會出現偏離實體經濟的情況,這與經濟制度的性質和增長的周期性有著一定的關聯。金融經濟的一大優點便是花費成本較低,與實體經濟的互動能夠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進而助力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
(二)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廣義上講是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的總量,是人類通過思想運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形態。實體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最大的特點便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抑或是衰退是緊密相連的。可以講,實體經濟的發展進步能夠推動金融經濟向好發展,而金融經濟也能夠以獨特的方式影響實體經濟的走勢[2]。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探討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能夠在市場經濟中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影響,這位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提供了較為可靠的支撐。與此同時,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能夠調節經濟發展存在的矛盾并加快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
(一)實體經濟的基礎作用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體經濟能夠為金融經濟的發展起到一種基礎的奠基作用,而金融經濟的作用和變化都是以實體經濟為中心開展的。這是由于實體經濟在市場經濟中良好的奠基作用,金融經濟才能夠彰顯其應有的價值,歸根結蒂金融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形態的變化。故而,金融經濟的變化能夠被理解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映射。隨著金融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不斷發展變化,兩者一定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偏離,等于實體經濟能夠為金融經濟起的奠基作用這一事實是毋庸置疑的[3]。
(二)金融經濟的支持作用
金融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支持作用表現在它能夠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制度和體系也會不斷發展健全,進而會逐步降低經濟成本,完成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的目標,從而為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起到促進的地位。我國金融經濟的地位在改革開放之后是呈現一個上升的態勢的,并且我國的金融經濟在全球的經濟發展中也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從中可以看出,金融經濟能夠調節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金融經濟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一)金融經濟的積極影響
金融經濟在市場經濟中能夠為實體經濟服務,主要體現在其自身的功能優勢方面。金融功能能夠被社會公眾所熟知,最主要的功能有清算功能、股權細化功能、支付功能、配置市場資源功能、融資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金融經濟的資金流動相對于實體經濟較為靈活,在整個經濟范圍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可以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進步提供相對可靠的支持。
(二)金融經濟的消極影響
首先金融風波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市場波動,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性。盡管當前金融機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金融體制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結果的發展并且加強防范市場風險的作用,但是金融機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往往會引發金融風波,進而影響市場運行的平穩性,而且金融經濟下激進的獎勵制度又經常會降低性的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除此之外,如果企業資金匱乏,又會致使實體經濟的發展進入瓶頸期[4]。
其次,金融機構融資標準較為單一。市場上利潤分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投資主體在不明確投資市場的情況下進行盲目投資行為越來越普遍,這導致部分企業的資金利用率大大降低。而當前我國的融資標準又較為嚴格,這便無法很好的滿足企業的信貸要求角且企業在貸款期間容易產生多種類型的風險,從而會限制企業規模的擴張與業務的發展。最終會導致實體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影響市場經濟的最終發展效果。
再次,金融經濟可能會削弱市場供給。在實體經濟發展的期間曾多次發生經濟問題,而當前金融市場要想得到穩健發展,就必須規范金融市場的秩序。銀行對流動資本的壟斷會導致市場供需矛盾得到激化,這會對金融經濟的良性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致使企業能夠獲取的流動資金越來越少。市場規劃者如若想改變金融經濟削弱市場供給的現狀,就當務必引導市場經濟有序發展,進而創設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
最后,金融經濟有與實體經濟脫節的趨勢。這從長期來看對國民經濟的良好穩健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探究
探究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好互動的途徑,有利于市場經濟良好、快速、穩健的發展。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的互動有助于深化改革經營機構,從整體上提升金融機構的競爭實力。
(一)健全金融經濟管理體系
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應當積極地參與到金融產品開發活動中來,為金融經濟市場體系的建設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這之中,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帶頭示范的作用,為經濟過的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構建提供優惠的政策完善該地區的獨特的經濟體制。政府部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建立健全當地的金融信貸體制,提高金融機構資金周轉的效率,針對市場上出現的金融風險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管理。
(二)加強金融監管力度
健全金融經濟管理體系之后,要用制度的形式約束之,避免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機會主義與非理性交易的現象。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人員要對復產資金的流動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根據金融經濟發展的問題制定詳細的處理對策。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相對完善的金融監管機制,一邊為市場經濟的金融的發展提供相對可靠的金融制度支持。除此之外,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制度能夠引導金融機構的員工強化投資的風險意識。
(三)開拓金融融資渠道
要想開拓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首先便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在信息交流機制建立之后,企業要能夠做到與政府關于金融資金流向的信息互通。除此之外,優化金融結構能夠有依據的處理現有的矛盾。然后金融機構要能夠主動參與政府管理部門的活動并創新金融服務的理念。金融部門還應當健全本部門的信貸政策推動市場金融秩序的穩定。最后金融機構要能夠熟悉掌握市場發展的情況,有根據地調整本金融機構的融資方式,以此來獲取融資機會,這對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快速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從而能夠在整體上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
(四)拓寬金融機構融資渠道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保證之一是拓寬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這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進行兩輪性互動的基礎與前提。政府經濟部門應當為金融經濟創立銀政發展機制。除此之外,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應及時的掌握市場經濟金融發展的狀況并對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調整。由此金融市場便可以通過金融機構的調整得到穩定運行和發展。另外,政府經濟部門在進行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還應當將金融機構作為依托并尋求相關的金融專家尋求意見。在逐步拓寬本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情況下,要保障金融擁有較高的服務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能夠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除此之外還能夠引導緩解國民經濟發展的矛盾。通過對金融經濟管理體系的健全和金融機構監管的力度,能夠優化金融生態的環境,進而推動經濟金融秩序的規范并建立合理有序的經濟格局。
參考文獻:
[1] 湯巨.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思考[J]. 全國流通經濟, 2017, 000(025):P.65-66.
[2] 陳晴旖. 金融業發展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機制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 現代產業經濟, 2013, 000(011):11-15.
[3] 徐春暄.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的思考[J]. 現代經濟信息, 2018, 000(009):322.
[4] 湯烈. 論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J]. 區域治理, 2019, 000(0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