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鵬超
摘 要: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不斷發展,航空交通管制體系也在不斷的構建和完善。交通管制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維護空中交通秩序,同時也在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現階段,我國的民航交通管制面臨諸多挑戰,其原因包括飛行流量較大、相關工作人員工作壓力過大等諸多原因,這也為民航空交通管理區域劃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對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體系的現狀進行分析,闡明對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進行優化的意義,并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民航;交通管制區域劃分;優化
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提升,使得國家對民航事業的投入逐漸增大,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不斷完善民航空中管理體系建設,以此取得較大的成效,并確保了空中交通安全的穩定。隨著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部門在各省市自治區構建自動化處理系統,更新警告裝置,以便在飛行時遭遇沖突及時發出警報處理。有關國家空中交通管理體系對于空中飛行安全具有極大的影響,同時還對空中交通管理效率的提升有深遠影響。由此可見,空中交通管理水平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或地區民航事業整體發展水平。根據我國目前的民航領域發展情況來看,針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的優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筆者對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的優化進行全面的論述,以此提出具有價值的解決方案,以期能夠為我國的民航發展事業提供理論及實踐的參考。
1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體系現狀
從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體制方面來看,現階段,我國空中交通管理體系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一是軍航管制,其二是民航管制。從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方面來看,當前我國交通管制區域分為七大部分,各區域分別設立協調委員會,并由相關工作人員履行其職。
民航的空中交通管理體系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分別為民航總局空管局、民地區空管局管、空管中心、機場搭臺管制室。其中空管中心功能相對健全,可以完成對空聯絡,協調機場場站間的對接。而機場搭臺管之事則是負責具體的空中交通服務。
2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優化意義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對飛機飛行安全、民航未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必須隨著時代的推進而有所更新和優化,尤其是針對區域劃分,現階段我國民航市場和此前相比發生不小的變化。因此,民航領域也要跟隨時代的發展,在空中交通管制模式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根據當前的發展現狀對區域劃分機型優化,以此提升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體系在實際應用中作用,確保飛行的安全。
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進行優化不僅是航空運輸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對于現階段的民航領域發展而言,只有將現有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 才能有效控制運營成本,以此取得較大的經濟收益。與此同時,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進行優化,可以提高民航領域的發展效率,提高飛行的安全保障水準,使得各個區間之內的民航空中安全管制在實際工作時的協調成本大大降低,在各區域之間移交工作的效率得以提升,也會使其更加有序。
除此之外,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進行優化,還對民航領域發展有著持續性的影響,不僅可以對民航空管系統的實際工作提供參考依據,還可以滿足民航未來發展的需求,以避免民航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無頭蒼蠅”的情況,沒有明確的方向。
3優化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方法
3.1科學規劃,對飛行情報區進行優化
根據我國航空空中交通管制的實際情況來看,飛行情報區數量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對其進行有效的減少。目前,可在現有基礎上減少四個,相應的管制中心僅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這五個區域的飛行警報信息以及警報提供有關服務。為了能夠去報各個飛行情報區的服務能夠科學、合理,并進行精細的區分和管理,可在各個飛行情報區的重要位置設置專項服務站,以此作為飛行情報區的下一級區域,為所在區域內容的通用航空飛行提供細致、有效的數據。
現階段,各個飛行情報區之間進行情報的分享和處理極為繁雜,工作人員的人物較多,一旦面臨緊急情況未必能及時提供準確、有效信息,因此,筆者建議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較大的飛行情報區再設置數據處理中心,以此負責其飛行情報區所覆蓋的較大區域的數據處理。以上海為例,可以對東部、中 部、南部區域的數據進行共享和交互,而北京則可以對北部區域提供數據支持,廣州是對南方給予數據提供,各個數據處理中心相互備份,以此提高工作的效率。
3.2航路管制區域優化
飛行情報區與航路管制區之間是相互配合的關系,因此,在區域設置和優化方面,航路管制區域應當與飛行情報區的思路保持一致,目前我國設有飛行情報區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那么航路管制區域的設置也應當以此作為標準,在相同區域內進行設置,這不僅可以使得航路管制區的運行效率得以提升,還能夠使得管制范圍所覆蓋的區域得以全面。
這一方案的優勢在于,所設置的區域其技術水平和規模在世界范圍內也處于領先地位,覆蓋面積極為廣泛,因此,在航路管制體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上述的優化調整。
3.3終端管制區優化
部分較為集中地區域,飛行任務多,空中交通管制的優化極為必要。因此,為了確保民航空中交通秩序得以改善,就需要對終端管制區域機型優化和改良,以此實現科學、合理、規范的民航空中管制體系。
從我國最近幾年的民航領域發展情況來看,筆者忍者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空中的交通管控予以重視,提高終端管制區重要性的認知,以此通過利用終端管制區體系優勢的利用,充分發揮其有效作用。
基于現階段民航領域在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在對終端管制區域進行優化的同時,還可以將軍航與民航的空中交通管理體制進行一定的融合,以聯合的形式進行統一的管理,這不僅使得各個空中區域的利用率得以提升,還能夠切實保障飛行安全。
3.4進近管制區優化
在我國民航領域發展迅猛的背景下愛,各個地區的機場建設已經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這一意味著對于進近管制區數量也會有所增加。通常省會區域都需要設置進近管制區,但同時還要考慮到各個區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需求,對部分非省會城市也要建設和優化進近管制區。
參考文獻:
[1]王一鳴.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重組戰略研究[J]. 科學與財富, 2015, 000(005):15-15.
[2]陳潔, 陳宏陽, 曲晶暄.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區域劃分與重組的策略分析[J]. 中國航班, 2019, 000(021):P.1-3.
[3]黨亞茹.七大空管區域復雜網絡特征對比與抗毀性分析[J].復雜系統與復雜性科學,2015,12(3):19-26.
[4]李陽.制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運行的幾點因素[J].科技與企業,2016(10):36-36.
(中國民用航空華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北京 朝陽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