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沂州實驗學校/徐勤波
賽場上,她沉穩、冷靜、熟練地操作機器人;校園里,她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學校活動;生活中,她性格開朗,人人喜愛。她多項榮譽在身,依然保持謙虛好學的天性——她就是第二十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臨沂市第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臨沂市“最美青少年”稱號獲得者邵鈺婷。
邵鈺婷從小就是一個細心、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經常拉著爸媽問為什么。然而,為她正式開啟科技發明大門的卻是一次偶然的坐火車經歷。2015年,邵鈺婷和媽媽坐火車去外地,當她去接水時,看到由于火車晃動,一個人在接熱水時差點被熱水燙傷。她小心翼翼地接完水后回到座位上,對媽媽說:“媽媽,火車上的水龍頭太容易燙傷人了,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讓水龍頭出水不再受車廂晃動的影響。”媽媽鼓勵她說:“你的這個想法很好,你可以嘗試一下。”邵鈺婷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回到家后,邵鈺婷立刻跑回自己的房間,開始了自己的發明創造。她先是嘗試用一個夾子把杯子固定在水龍頭下面,可是杯子如果太矮,水還是會濺出來。后來她想到自己小時候曾在玩的時候把兩個注射器連起來,推其中一個注射器的活塞,另一個注射器的活塞就會動起來。邵鈺婷利用這一原理把水龍頭做成升降式,由此控制水龍頭的高度。
當邵鈺婷把設計好的裝置拿到媽媽面前時,媽媽瞪大了眼睛,高興地說:“我原以為你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你付諸行動,還成功了!你真的太棒了!”邵鈺婷也激動地和媽媽擁抱在一起。
后來,在老師的鼓勵下,邵鈺婷帶著這個作品參加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全國展示交流活動,獲得了一等獎,還被光榮地聘為“中國科學院小院士”。在比賽中,邵鈺婷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夏青教授面對面交流,夏青教授對她的作品給予了肯定并進行了指導。這次經歷更加堅定了邵鈺婷進行發明的信心。
在專家和老師的指導下,邵鈺婷三次改進作品“火車接水防燙裝置”,先后獲得了第十三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銅獎和第二十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兩枚沉甸甸的獎牌。
小學的時候,邵鈺婷被機器人吸引,開始練習機器人項目。對不熟悉機器人項目的人來說,機器人編程復雜又枯燥,但邵鈺婷卻充滿興趣。按照要求,機器人的搭建要在10分鐘之內完成,這是項目的基本要求,對初學者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她仍然表現得信心十足。“萬事開頭難,雖然一開始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我覺得機器人項目很有意思,我會一點點地進步。”邵鈺婷說。
在發明道路上,并不只有一帆風順。為了參加機器人比賽中的“超級軌跡”項目,邵鈺婷足足準備了一年。她放棄了周末和其他同學出去玩的時間,也放棄了寒假和暑假跟父母出去旅游的時間,努力鉆研,全力以赴,然而成績并不理想,她多次想過放棄比賽。每當這時,父母和老師都會在她身邊幫助她,鼓勵她。最后,她雖然去參加了比賽,但成績很差,這讓她受了不小的打擊。邵鈺婷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努力了那么久,付出了那么多,結果卻失敗了。我不想繼續學習機器人了。”媽媽告訴她:“沒有誰做每一件事都是一帆風順的,害怕失敗就永遠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后來,媽媽給她買了一些科學家的傳記書籍,讓她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啟發。
或許是被書中人物的經歷鼓勵,或許是骨子里仍有不服輸的勁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邵鈺婷化壓力為動力,繼續為“超級軌跡”項目努力著。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她沒有盲目努力,而是反思自己每次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實驗中。在一次周末的集訓中,邵鈺婷遇到了一張較有難度的地圖,車型機器人不僅要沖上一個緩坡,還要在下坡時穩定通過一個點。雖然獨立完成了編程,可是邵鈺婷試了幾次后都失敗了,她干脆抱著筆記本電腦坐在了地圖旁邊,眼睛盯著機器人的每一步運動,不停地改動程序并反復調試。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冰涼的地面上坐了快兩個小時之后,邵鈺婷終于成功了,當她想站起來時,腿早就麻了。

有付出就有收獲。憑借自己的勤奮與努力,邵鈺婷在山東省機器人大賽的“超級軌跡”項目中取得了全省一等獎的好成績,被選派出征國際賽,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獲得人形機器人項目金牌。
2019年,邵鈺婷榮獲臨沂市第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臨沂市“最美青少年”稱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困難,我們不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對。”邵鈺婷說,“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也一樣,要相信自己,勇敢創新,大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