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林 劉景波
(吉林省航測遙感院,吉林 長春 13005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并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豐富、監測技術成熟、人員裝備專業和第三方身份等優勢,加強GIS技術與專項審計的深度融合,增強審計工作的數據保障,打通地理信息數據庫、數據采集和分析、外業核實和現場審計的藩籬,實現審計手段跨行業融合,協助審計部門審計效率進一步提升。摸索出一套完善的地理信息輔助審計方法,創建一套全面的評價體系,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形成一套直觀、易讀的審計專題圖。
收集測繪及相關行業單位資料。以具有現勢性好、精度高、分類細、全省域覆蓋的吉林省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或吉林省1∶10000基礎測繪成果作為地方審計數據庫的工作底圖,用來承載、定位各家行業單位的數據信息。利用符合審計時點的衛星影像數據,經過糾正處理后進行分析比對,提取矛盾區域圖斑交審計部門進行外業核實。將國土、水利、林業、環保等行業數據經過空間配準、矢量化、格式轉換和坐標統一等工序納入審計數據庫,查找對應年份的行業單位數據與遙感影像或基礎底圖數據的矛盾問題,提交審計部門處理。利用1∶10000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制作坡度數據,統計檢查在25度以上坡地的耕地開發情況。需要外業核查的矛盾區域可利用外業核查系統進行實地數據采集和解譯樣本制作,核查成果進入審計數據庫。利用審計數據庫成果及評價結果制作系列專題圖及審計報告插圖,使得審計結果直觀、易讀。具體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1.2.1 多期影像對比分析
在審計區域內,根據經過糾正的遙感影像成果提取兩期或多期數據同一位置地表覆蓋類型發生變化的圖斑。提取交叉拓撲面,描述變化圖斑方位、面積、變化性質等內容,形成報告成果。
1.2.2 行業單位數據處理
將行業單位數據統一數據格式和坐標系統,完成包容各類信息的、統一的數據庫。提取行業單位數據與相應時間節點遙感影像及審計底圖數據的矛盾問題圖斑,形成報告成果。
1.2.3 坡度數據處理
利用1∶10000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使用ArcGIS軟件制作坡度數據,檢查在25度以上坡地開發耕地情況,形成報告成果。

圖1 地理信息輔助審計工作流程圖
1.2.4 外業核實
將上述的三種報告成果內容進行外業現場核實檢驗。核實成果交審計部門,由審計部門形成處理意見和評價結果。
1.2.5 建立審計數據庫
以地理國情普查等數據為工作底圖,加載各期正射影像數據、各行業專業數據及矛盾記錄數據和處理意見,同時錄入評價結果。
1.2.6 審計專題圖的制作
根據審計數據庫成果充分發揮地圖制圖的表達優勢,制作專題圖件和審計報告。
2.1.1 遼源市概況
遼源市(市本級)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處東遼河、輝發河上游。遼源市(龍山區和西安區)面積417.12平方公里。地理概貌為“五山一水四分田”。遼源區位條件較好,交通十分便捷。遼源市跨遼河、松花江兩個流域三個水系。境內有東遼河、渭津河、榆樹川河、燈桿河、大梨樹河及若干支流。遼源市屬半濕潤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
2.1.2 主要工作內容
針對遼源市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情況和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充分運用測繪部門在3S技術和地理信息數據庫豐富、詳實的優勢,收集處理行業資料,通過內業分析比對,外業實地勘測核實、現場制作樣本解譯的方式,協助吉林省審計廳完成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形成審計數據庫,完成審計專題圖制作。
審計的時間節點包含三個:2012年底、2014年底和2015年底。
2.2.1 遙感衛星影像糾正
在控制點數據庫中提取控制點,利用1∶10000DEM數據,將遼源市區影像運用像素工廠軟件進行影像糾正,生成具有真實定位信息的正射影像數據(DOM)。
2.2.2 三期影像對比分析
影像對比區間為兩段:2012年末—2014年末和2014年末—2015年末。提取兩區間影像同一位置地表覆蓋變化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矛盾圖斑。其中包含城鎮、農業、林地、水域、礦產、交通等之間發生的變化,提取交叉拓撲面,描述矛盾發生單位并申請提交處理。(如圖2所示):

圖2 影像對比分析圖
2.2.3 行業單位數據處理與分析
行業單位數據的空間配準、矢量化、格式轉換和坐標統一。因為國土、水利、林業、環保數據在數據格式、坐標系統等方面都不一致,所以要把各方數據都轉成CGCS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在統一的坐標系統下完成各類專項數據的采集和錄入。完成包容各類信息的、統一的數據庫。對應年份的行業單位數據與遙感影像及審計底圖數據的矛盾問題,形成報告提交處理。(如圖3所示):

圖3 行業單位數據處理與分析
2.2.4 坡度數據處理
利用2012年1∶10000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在遼源市查找坡度在25度以上耕地的面積和位置分布情況,并確認其是否為基本農田,然后交外業核實。
2.2.5 外業核實
充分利用JLCORS系統的便捷性,使用RDK設備或利用外業核查系統采集變化區域范圍線并拍照取證。(如圖4所示)紅色圖斑需要野外核實。

圖4 外業核實分布圖
2.2.6 建立數據庫及服務系統
開展遼源市各類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本底數據庫建設工作。審計業務數據包括遼源市審計項目信息、審計用遙感影像、國土審計成果數據、環保審計成果數據、林業審計成果數據、水利審計成果數據、礦產審計成果數據,審計數據主要為圖斑,配置為不同風格體現不同數據類型。建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服務系統。系統以二、三維形式直觀展示領導任職期間自然資源資產的變遷情況,輔助實現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的科學管理。
2.2.7 審計專題圖及報告的制作
審計專題圖參考GDPJ 17-2016《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圖技術規定》的具體要求制作。表達內容包括正射影像、鄉鎮以上境界和政府駐地、縣級以上公路和城市主干道、主要河流、湖泊、水庫、限制開發區界線等。報告主要是交給審計部門的土地現狀圖斑影像解譯情況最終說明材料。
2.3.1 審計數據庫成果
此項工作意義重大,可作為日后檢索、更新、制圖和再次審計的基礎數據庫。(如圖5所示):

圖5 地理信息輔助審計數據庫
2.3.2 審計專題圖成果
審計專題圖視覺平衡,整體協調、美觀。例如“吉林省自然保護區分布圖”。圖上表示了農林牧場、自然保護區、自然文化遺產、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旅游景區等,全面地反映吉林省自然保護區的空間分布情況。為審計提供了便利,圖略。
2.3.3 審計報告成果
審計報告主要是描述地理信息輔助遼源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總體情況,協助審計部門完成審計范圍內地表覆蓋變化分析工作,是提交給審計部門的土地現狀圖斑影像解譯情況最終說明材料。其中包括插圖和數據說明。(如圖6所示):

圖6 審計報告中的插圖
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數據庫,全面開展數據分析挖掘、信息共建共享、疑點快速篩查、精準統計分析、智能輔助決策、成果綜合展示等目標實現的關鍵技術研究,完成跨部門協同作戰,可以有效地提升審計部門的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水平,大大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