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芳寧
他40年扎根生產設備檢修一線,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有效保證設備運行穩定;他加班加點無償奉獻,不斷鉆研創新,累計完成工人技術創新項目20多項,創效2000多萬元;以他名字命名的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骨干若干、帶動員工創新創效成果不斷,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他,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遼寧省勞動模范、“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徐小寶,現任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凌鋼)檢修中心燒結站黨支部書記、站長。
1980年,18歲的徐小寶來到大型鋼鐵集團企業凌鋼,從車工學徒開始,先后做過架子工、起重工、焊工、鉗工等工作。他心中始終有一個樸素的信念: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出色。2000年,憑借突出的工作業績和管理才能,他成為擁有180多名職工的檢修中心燒結站的一站之長。
在鋼鐵企業,燒結系統是高爐生產的“根基”,只有燒結設備高效穩定運行,才會為高爐生產提供優質的原料——燒結礦。
作為燒結設備檢修維護的“總指揮”,徐小寶明白,保證燒結設備的平穩運轉是他的責任和使命。所以,每次重要設備檢修,他總是籌劃在先、指揮在前、沖鋒一線。
2017年,凌鋼回轉窯鏈篦機主傳動機系統發生故障,軸套和減速機粘連在一起,無法轉動。在試用500噸的千斤頂扒軸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徐小寶憑借多年經驗,大膽地將主通軸切斷,再將兩側減速機連帶半軸、軸套移至平臺拆卸。維修好后,再制作一個內徑比主通軸小1毫米的軸套,采用過盈配合技術,將斷軸連起來,保證正常使用。整整72小時,徐小寶堅守在現場,餓了,拿面包就白水吃;困了,在車里瞇一會兒。3天時間,只睡了4小時不到。最終,在他的指揮下,設備一次安裝成功,避免了全線停產15天的損失,一次性為企業創效110余萬元。大家都夸徐小寶是“鐵人”,可他認為這不算什么:“為了企業,我可以奉獻一切。”
不僅擁有無私奉獻的勞模精神,徐小寶對于技術的鉆研也始終懷揣“工匠”之心。
凌鋼180平方米燒結機的主電機是哈爾濱工廠生產的。工廠派來的工程師在安裝時,始終解決不了共振問題,并認為凌鋼的部件有問題。徐小寶觀察后指出,應該是廠方的進口軸瓦有問題。工程師不聽,試驗各種方法。時間已經過去一天一夜,燒結機等著開工,最后工程師只好采納了徐小寶的建議——打開軸瓦查看。結果和預測的一樣,軸瓦接觸面積過大,導致軸承熱度高、振動超標。徐小寶帶領職工用刮刀削減軸瓦接觸面,裝好,一次試車成功。看到這種情況,廠方工程師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徐小寶謙虛地說:“工匠精神就是鍥而不舍,精益求精。我們互相取長補短。”
徐小寶工作一絲不茍,善于創新,在故障影響重點設備生產時,多次提出獨到的解決方案,曾7次獲得凌鋼工人技術創新一等獎、當選凌鋼十大工人技術創新標兵。
徐小寶在檢查設備
有一次,2號燒結機環冷機臺車下部密封板頻繁脫落,出現“跑野風”現象,降低了冷卻效果,造成環冷機周圍二次揚塵環境惡化。徐小寶通過仔細研究后提出,對環冷機臺車下部密封板的連接方式進行改造,將螺栓連接改為斜鐵連接,這樣做既可以隨時鞏固壓下緊度,又可以大大縮短更換時間。同時,用舊尼龍運輸帶代替橡膠密封板,節約了備件費用。這兩項技術創新措施,徹底解決了定修時更換60個臺車240塊密封板效率低下的問題,節省了備件費用,也提高了環冷機冷卻效果,年綜合創效近70萬元,收到“一舉三得”的創新實效。
不只是技術創新,在管理工作中徐小寶也善于運用智慧。他在全站推行“日清日結”考核機制,根據工作性質、勞動強度、技術要求等,量化考核分數,記錄職工每天的得分,月份獎金便一目了然。
2006年,凌鋼某軋鋼站工人與站長不睦,站長位置空缺。選誰上任才能讓工人信服?基于徐小寶以往的突出表現,領導認為他是不二人選。當時已經是燒結站站長的徐小寶沒有猶豫,擔起了兼任軋鋼站站長的擔子。剛去的時候,幾乎天天都有工人找他反映遺留問題,他耐心聽取后,把工人最關心的獎金、編制等問題明確成制度公示。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公平對待每名員工,3個月后,工人的心結打開了,再沒人因為不服氣找過他。兼職不到兩年,他把擁有350名員工的兩個站都管理得井井有條,兩站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徐小寶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優秀的群體才是推進企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2015年,徐小寶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合計近千平方米的工作室分為會議室、鉗工室、電工室等。里面擺放著各種機械設備和自制模型,墻上貼滿了文字、圖表和圖片說明,儲備著數不清的專業書籍。徐小寶只要一有空就來給大家講技術、說安全。很多職工中午一吃完飯,便到這里“練活兒”。
工作室現有骨干成員74人,他們組建的“天工開物——青工創新之家”微信群,為青年職工提供了交流的平臺。互動學習、技術培訓、網上練兵等舉措讓工作室真正成為職工創新進步的“加油站”。多名職工在公司和省市技能大賽中取得好成績,年實施創新成果104項,直接創效達1000萬元以上。2016年,徐小寶創新工作室被遼寧省總工會命名為優秀勞模創新工作室。
李奈是全國青年標兵、朝陽市鉗工比賽的“比武狀元”,也是徐小寶帶過的15名徒弟之一。有一次,徐小寶檢查風機時來到李奈所在班組,手把手地指導他控制風機的間隙等檢修風機的重點問題,并告訴李奈,雖然他已經是“比武狀元”了,但是在具體的檢修實踐中,還需要不斷學習。這讓李奈感受到了師傅的良苦用心。近幾年,李奈、高波等人每年都有技術立項,斬獲凌鋼技術創新前三名。徐小寶很欣慰,他說,“從年輕人的成績中,能看到凌鋼的希望”。
作為支部書記,他時刻保持優秀黨員本色,組織黨員學習理論知識、提升政治素養,帶領黨員在設備檢修一線攻堅克難。
私下里,工人們愛叫他“寶哥”“寶叔”,因為職工家里有大事小情,他總是熱情相助。2017年,他牽頭組織全公司10余名勞模,組建“凌鋼勞模愛心團隊”,幫助多個建檔立卡戶脫貧,資助貧困大學生上學。
如今,徐小寶雖已近花甲之年,但他依舊堅守在檢修一線,如一面旗幟,引領員工為新時代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一路走來,我深刻地感受到勞動模范的精神內涵,我將繼續立足崗位,帶領團隊愛崗敬業、創造一流。”徐小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