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琴 趙紅艷
( 江西省煤田地質局測繪大隊,江西 南昌336000)
新時代,我國科技水平節節攀高,大量先進技術廣泛應用在社會各個行業中, 測繪技術也因此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并呈現出高技術含量的發展趨勢。伴隨我國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測繪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當下對測繪精度和水平的要求, 為高質高效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土資源管理過程中, 實時了解真實的土地數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回顧中國近些年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發現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快,城鄉建設力度大幅度增加,使得土地信息與土地集約化使用需求存在巨大出入,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2]。 在此情況下,了解準確的土地基礎數據, 是貫徹落實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經濟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由此可見,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真實情況下的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并實時更新我國土地資源數據源。具體的調查工作中,要點內容具體包括如下幾項內容:第一,調查分析我國現有土地類型。我國疆域面積世界排名第三,地形條件復雜,土地類型且隨著地殼板塊的變遷而發生細微變化。因此,土地調查工作中要重新調查土地類型,具體包括土地類型分布情況、土地類型覆蓋范圍、土地類型的具體地位位置等,以此系統掌握我國當下土地的具體狀況[3]。 第二,實時監控土地利用情況,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土地資源利用概況是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關鍵項目,通過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可以全面、詳細的了解我國當前現有土地使用情況數據, 并在全球定位系統的支持下,實時監控土地資源利用情況,以此最大限度提高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為貫徹落實我國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提供保障[4]。第三,調查土地所屬權情況。土地所屬權調查作為土地調查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調查分析我國當下農、林等土地資源的所屬權, 可以為我國土地規劃利用和國家戰略的制定和實時提供土地數據參考[5]( 圖1)。
測繪新技術相比傳統測繪技術, 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中具有更加顯著的優勢, 為提高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持。優勢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工作效率顯著提高。測繪新技術實現了測繪目標的高效測量, 并在計算機成圖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快速完成測繪目標的地圖繪制。 可見測繪工作效率明顯優越于傳統測繪技術。 其次,測量精度高。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中,對測量精度提出更高要求。 測繪新技術在現代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極大地提高了測繪結果的精度。如“ 3S”技術應用為例,以遙感技術測量土地,后在全球定位系統的支持下獲取高精度的數據,并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進行測繪數據對比分析, 可進一步提高測繪數據的精度。 最后,測繪新技術應用更加高效。 測繪新技術是基于現代各類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土地測繪工作, 整個測繪工作中,因現代化測量設備的應用,降低了工作人員的操作專業性要求,為高效開展土地測繪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從而有助于推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高效開展。

圖1 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流程圖
3.2.1 RTK 技術的應用
RTK 技術實現了地理位置的動態測量, 按照載波相位觀測,同時輔以GPS 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 即可實現對目標位置的實時測量。 RTK 技術的應用操作具體如下:首先,像控點測量,工作人員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在測量區域內完成控制點的科學選擇工作,并設置基準站。流動站作用在于可以測點像控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這種測繪方式的最大優勢體現在不需要逐級設置控制點。 其次,RTK技術可以實現界址點坐標的精準測量,為國土范圍和界限的明確提供了技術保障, 從而為我國精準計算國土總面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后,RTK 技術在管線、地形、水域等目標對象測量中也發揮積極作用,如測量目標缺少基準點,RTK 技術可以在測圖軟件的支持下,實現數字化測量,便于進一步提高土地測繪結果的精準度和可靠性。
3.2.2 “ 3S”技術的應用
“ 3S”技術應用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中,主要以遙感技術為核心,以靜態全球定位技術為支撐,通過動態GPS 技術測量土地地基圖,精準測量土地界址點和像控點。 同時,“ 3S”技術的加持下,可將采集到的全國土地數據源與數據庫中的數據源進行比對, 完成數據庫內土地信息的更新, 這對提高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效率和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全國土地資源數據庫更新之后,人們可以實時通過訪問數據庫,了解到土地利用類型及其面積的信息,為工作人員做好土地規劃管理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撐。 另外,“ 3S”技術實現了土地利用情況實時監控, 為土地資源科學合理利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從而有助于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3.2.3 遙感技術的應用
土地調查過程中,往往將正射影像圖作為基礎地圖,并應用遙感技術了解土地類型和所屬權問題, 后通過計算機自動識別技術與目視解釋技術的有機結合,獲取土地各項信息。 遙感影像適宜遙感技術為基礎, 以地面圖像為信息源, 利用微分糾正技術糾正影像,目的在于獲取更加精準的土地信息。 另外,遙感技術廣泛應用土地利用狀況動態監控中, 測繪工作人員可通過遙感技術獲取預處理的遙感影像,在此基礎上,參照土地利用類型,對比分析影像與光譜特征的差異性,從中獲取具有價值的信息。 關于遙感技術在土地動態分析中的應用,具體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不同時間節點下的遙感影像存在一定的差異, 只有將各時間節點的影像融合在一起,才能從中挖掘出具有價值的信息。 第二,結合當下的土地信息資料,通過遙感影像技術獲得的信息,與二次土地調查信息進行對比,即可得到土地利用動態信息。 通過這種操作,一方面可以在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中獲取完整的土地利用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與過去測繪結果的對比,明確土地動態利用信息,便于土地動態利用數據發展趨勢的分析, 為國家戰略決策和執行提供了依據。
總之,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障,其調查結果直接關系我國可持續發展。 因此,測繪新技術應用在調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基于此,我國有必要加強測繪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并測繪新技術的研發,為未來我國國土調查工作提供技術保障,也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