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mblood

這次疫情期間,最常出現在大家眼中的醫學專家,除了鐘南山,恐怕就是張文宏了。
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最初因為在采訪時說出“人不能總欺負聽話的人”的金句為大眾熟知,后因幾乎每次采訪都金句頻出,獲得“硬核專家”的稱號。張醫生的采訪聽起來很舒服,因為他說話的時候,始終是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
比如,記者問他:“對于重癥患者、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方案,上海有什么特點?”他這樣回應:“重癥病人治療方案的特點,我跟你講,你一定聽不懂……但有一句話一定能聽懂——在上海市政府、衛健委的統一協調下,把上海市所有的優勢資源、多學科團隊全部集中在這里,一起救治。”
治療方案涉及大量專業名詞,大多數人根本聽不懂。大眾關心的并不是方案的內容,而是方案的權威性和可靠性。
在溝通時,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對方關心的問題,并且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去闡述,是很好的提升溝通效率的技巧。
再比如,記者問他:“前幾天世衛組織說唯一可能有效的藥物是瑞德西韋,你怎么看?”
他先是解釋了瑞德西韋可能有效的原理,然后給出結論:“個人覺得,在所有的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之前,我們對所有藥物的臨床試驗結果下結論都是為時過早的。”本來到這里就可以結束了,但他又加了一段:“小伙子你也知道,除非這個人成為你的老婆,否則一直是女朋友。現在臨床試驗結果沒出來之前就是你的女朋友,等臨床試驗結果出來,你就知道她是不是你的老婆……”
“臨床試驗”“雙盲實驗”這種詞語離大眾太遠了,但用“女朋友”和“老婆”的關系來做比喻,一下子就能讓每個人都理解。
除此之外,張醫生非常厲害的一點是,他能讓受眾舒服地聽進不舒服的建議。比如,讓大家都別出門,就是讓大家做一件“不舒服的事”。張醫生這樣說:“你在家里不是隔離,是在戰斗啊!你覺得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了。”對于不能復課的大學生,他說:“大家只要悶兩個星期,少說話,語言少了,思想就出來了。”
他并非居高臨下地命令你為大局做出犧牲,而是讓你覺得,在家隔離不僅有價值、有意義,還是偉大的、崇高的。
通過張醫生的采訪,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在溝通時站在對方角度思考的人會做到下面三點:思考對方真正關心的問題;只提供對方能理解的有效信息;用對方容易接受的態度進行溝通。
張醫生說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姿態放得很低。比如,記者問他:“您作為主任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有中國最強的感染病學團隊,當初上大學您為什么選擇了感染病學?”一般來說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會期待一個崇高的答案,順便再讓對方講講寒窗苦讀的感人事跡。但張醫生的回答是:“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可以看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救苦救難的天使,而是始終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這反倒讓他的行為更加崇高了。
而當記者追問“覺得大家為什么粉你”的時候,他回應道:“你以為大家愛聽我講話嗎?等過了這件事情,大家該看電視的看電視、該追劇的追劇,誰還看我啊?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悄悄地走開。”他說話的時候,不僅不抬高自己,還拒絕被人抬高。你說很多人粉我?算了吧,他們不是粉我,只是關注這件事罷了,事情過了誰還記得我。厲害的人,說話的姿態一般都不會太高,因為不需要。
祝你也能成為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