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i

你以為只有女明星在做精致的“豬豬女孩”嗎?不是的,論講究,男明星也能甩你幾條街。
你見過蔡徐坤吃餃子嗎?有心之人數了一下,一個正常尺寸的蝦餃,他大概咀嚼了97次才吞下。山外有山,前段時間尹正直播吃春餅,網友數了一下,他一口春餅咀嚼了121下,遠遠超過蔡徐坤。
121下是什么概念?數據顯示,現代人每一餐飯的咀嚼次數在500~600次,每一口食物的平均咀嚼次數在10次左右,尹正吃一口食物的咀嚼次數是普通人的12倍,天哪,難道這就是明星和普通人的差距嗎?他們為什么這么能嚼?
明星這么能嚼,很可能跟他們的職業有關。作為明星,為了保持上鏡,必須要瘦,而吃飯多咀嚼,真的可以幫助保持身材。
人的進食活動受到大腦下丘腦腹內側核(又稱飽食中樞)和腹外側核(又稱攝食中樞)的控制,攝食中樞興奮時,引發人們的進食行為;飽食中樞興奮時,攝食中樞的活動受到抑制,人們感受到飽腹感,停止進食。攝食中樞和飽食中樞就像兩套控制系統,一個負責“開”,一個負責“關”,共同操控著神奇的人體機器。
但這跟咀嚼有什么關系呢?一般來說,吃得越慢,咀嚼的次數越多,就越能及時感到飽足。這是因為飽食中樞的反應是有延后的,從食物進入體內,胃腸道感覺膨脹后,它會把飽腹信號以神經反射的方式傳遞給大腦,大腦皮質再向飽食中樞、攝食中樞分別發出指令,后者約20分鐘才能接收信息,判斷有沒有飽。
如果你吃得太快,一口就嚼三下,五分鐘就吃完了一頓飯的食量,你的飽食中樞還來不及收到信號,而攝食中樞卻一直很興奮,你就會一直吃,等飽食中樞反應過來,糟糕,你已經吃撐了!
科學家建議人們放慢進食,細嚼慢咽,無論如何保持20分鐘的節奏,一口飯咀嚼20下,讓大腦反應的速度能跟上嘴巴的速度。
在規定的20分鐘內,你吃得越慢,咀嚼的次數越多,攝入的食物總量就越少,越能保持身材。減肥這事兒其實沒那么難,管好自己的飲食習慣就好了。
不過也有人說,尹正太奇怪了,一口餅咀嚼121下,怎么還是胖了?其實咀嚼次數多、慢,是以每一口正常飯量來說的,如果別人一口一個蝦餃,你一口一個春餅卷醬肘子,嚼再多也沒用。
而且咀嚼這件事,真的越多越好嗎?過度咀嚼可能會誕生可怕的咬肌?,F代人臉大的三元兇:咬肌、脂肪和下頜骨。
咬肌,是咬合作用的主要執行肌肉,分布在下頜關節周圍,從顴弓下緣到內側面,收縮時牽引下頜骨,進行咀嚼運動。從正面看上去,人的咬肌決定了下頜的線條走向,如果咬肌過厚,下半張臉就會顯得很寬,不太好看。
咬肌過大跟人的咀嚼習慣有關,飲食中經常吃排骨、牛肉干等堅硬的食品,過度使用咬合肌;或者吃飯時咀嚼次數太多,都能造成咬肌肥厚,看起來就是下頜角肥大。說到這里,你是不是也有點蒙,嚼太少不行,嚼太多也不行,左右為難,怎么辦啊?
我們提供兩種解決方案,如果你并不在意自己的臉,那就咀嚼盡量多的次數;如果你非常在意,那就不妨跟朱正廷學習一下,用“喝”的就好。他在一次直播中吃面條,一筷子面吸8次,根本沒有咀嚼,“喝”了一整碗面,這樣就不會動用到咬合肌。
牙齒:什么東西飛過去了?舌頭:不知道!
喉嚨:好像是面。胃:上面的能不能加工一下!關于明星吃飯的秘訣,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