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理能力;獨立意識;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9-0068-02
【作者簡介】王金鳳,南京市江寧上坊新城小學(南京,211100)教師,一級教師,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版)明確提出“勤勞篤學樂奉獻”,要求中小學生能夠做力所能及的事,為長輩分擔生活責任。我所帶的是小學二年級學生,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中不會系鞋帶、不會整理書包、抽屜書柜雜亂的大有人在。為此,我研究并設計了這次主題班會,旨在增強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認知目標:對“獨立能力”有所了解,認識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樹立生活自理的信心,培養做事用心、不畏困難、持之以恒的品質。
行為目標:增強自理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生活的小主人。
教師準備:收集相關故事;制作“自理小達人”獎章;培訓班會主持人。
學生準備:練習講故事,排練情景劇。
家長準備:拍攝一段孩子在家獨自干家務活的視頻。
(一)故事明道理
1.故事講述:獅子媽媽生下幾頭小獅子后因身體虛弱去世,其中一頭小獅子被人類領養,受到人類的精心呵護。被放歸山林后,因喪失了捕獵能力,他最終餓死在野外。而其他幾只小獅子,因為沒有受到特殊照顧,慢慢學會了捕食和躲避敵人,具備了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山林中生長得健碩無比。
2.交流:這幾只小獅子的命運為什么不同?是誰讓牢籠中的小獅子沒有了生活自理能力?
3.教師小結:學會自理,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才能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才能更好地體驗生活。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低年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育手段。從故事入手,容易使學生產生共情,引發思考,促使自身萌發自理意識。
(二)榜樣我來贊
1.她的故事真動人。
(1)內容簡介:孟佩杰5歲那年,遭遇家庭變故,被別人領養。3年后,養母癱瘓在床,養父不堪生活壓力,一走了之,于是8歲的孟佩杰承擔起了照顧癱瘓養母的重任。她每天早上6點起床,幫助養母穿衣、刷牙、洗臉、吃早飯,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她又忙著生火做飯、給養母換藥按摩……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師范大學,為了能照顧養母,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帶著養母去上大學。她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克服了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一邊上學一邊繼續照顧養母。
(2)交流:你們喜歡這位孟佩杰姐姐嗎?你們為什么喜歡她呢?
(3)小結:雖然孟佩杰身世可憐,但她不向命運低頭,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承擔起了照顧養母的重擔,她的這種獨立生活的能力、勇敢面對生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2.身邊榜樣真能干。
(1)視頻分享:幾位媽媽講述孩子在家自主做家務的故事。
(2)教師提問:你們還知道哪些同學在家、在學校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呢?
(3)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4)小結:這些同學都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請把掌聲送給他們!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從社會上的榜樣人物說起,激發學生向模范學習的決心。然后通過尋找班級里的榜樣,引導學生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
(三)不足我反思
1.小品表演:小明的早晨。
(小明正躺在床上睡覺,這時,鬧鐘響了。)
小明:奶奶,奶奶!快來幫我穿衣服!
奶奶(放下手里的活,邊跑邊回答):來了!來了!這么大了,還要奶奶幫著穿衣服。
小明:奶奶,我的鞋在哪?快幫我找鞋,我要遲到啦!
奶奶(彎下身給小明找鞋):鞋和襪子都亂扔,瞧瞧屋里多亂。快點穿上吧!
小明:奶奶,你幫我穿嘛!
奶奶:你這孩子,真拿你沒辦法!(幫小明穿鞋)小明啊,快去洗臉,奶奶幫你盛飯去。
…………
2.討論: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做呢?
3.每組推選2人重新演演這個故事。
4.小結: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只是長輩們怕我們做不好,總是包辦代替,久而久之,我們就沒有信心做好這些小事了。所以,面對他們的包辦代替,我們要學會大聲說“不”,這種愛,是“溺愛”,要不得!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選擇一個早晨起床的場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產生共鳴,引起他們對自身行為的審視和反思。
(四)自理大PK
1.明確游戲規則:兩人一組,在規定時間內比賽穿校服、系鞋帶、整理書包,質量高、速度快者獲勝,贏得“自理小達人”獎章。
2.學生進行游戲。
3.討論:獲獎的同學是怎么掌握這些生活技能的?有什么小竅門?
4.小結:這些同學能夠勝出,源于他們平時在生活中的鍛煉。只要掌握了竅門,勤加練習,我們人人都能獲得“自理小達人”獎章。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PK,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技能,在實際操練中體驗成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