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寧
【關鍵詞】師生關系;學生教育;教育智慧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39-0078-03
為了鼓勵學生們積極閱讀,我堅持每周推薦閱讀文章,要求他們每天閱讀半小時,每兩周進行一次閱讀分享,每月開展一次閱讀小競賽。同時,我還鼓勵他們嘗試寫一寫閱讀摘抄。考慮到學生間的能力差異,我并沒有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做。但是,對于那些堅持做摘抄的學生,我會給予一定的獎勵。
還有兩周,學期就要結(jié)束了。那天,我特意提醒學生:“明天把你們的閱讀摘抄本帶到學校來,老師要進行評比與獎勵了哦。”到底是孩子,不管是寫的還是沒寫的,一聽到獎勵,他們都很興奮。
第二天,當我要進行評比時,幾個學生難過地說:“老師,我忘記帶了。”我笑著說道:“那我再給大家一天時間,忘記帶的明天一定要帶來哦,到時候要參加評比。”學生們很高興,紛紛答應了。
第三天中午,我利用午自習時間,進行了摘抄評比,所有交了摘抄本的學生都獲得了一定獎勵。活動結(jié)束后,學生們開始自習,我就坐在講桌邊批改作業(yè)。突然,小晨跑到我跟前,扔下一張紙條就轉(zhuǎn)身走了。我一抬頭,看到他已經(jīng)坐到座位上,小臉通紅的,發(fā)現(xiàn)我在看他,他立馬低下頭去看書。
這個小家伙,平時就愛看書,上課還經(jīng)常偷看書,但脾氣不太好,總愛生氣。今天又怎么了?我心里嘀咕了一聲,隨即低頭看了下桌上的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我討厭你!我很不開心!”第一次被學生這樣赤裸裸地討厭,我心里有些難過,不免生出了怨言:“你個小討厭,平時總?cè)浅龈鞣N問題讓我頭疼,居然還敢討厭我?”我調(diào)整了下情緒,抬頭看他,發(fā)現(xiàn)他也在看著我,目光倔強地與我對視。
“老師,小晨寫了些什么啊?”愛湊熱鬧的小洋問我。我朝他笑了笑,做了一個噓聲的動作,繼續(xù)批改作業(yè)。
小晨為什么討厭我?他為什么不開心?如果我是他,希望老師怎么做?如何解決其他學生的好奇心?不管什么原因,有一點我是肯定的———小晨希望我關注他。想到這里,我決定當著學生們的面來解決這個紙條事件。
下課了,我站起身來,慢悠悠地說:“剛才小晨遞給我一個小紙條,大家都很好奇寫了什么,是不是?”學生們紛紛點頭,有的甚至湊過來想搶紙條看。而小晨,顯然沒想到我會告訴全班學生這個事情,向我投來生氣的目光。我故作神秘地和那些好奇的學生說:“這是我和小晨之間的秘密,他如果不讓我說,我可不能說哦!”
如我所料,小晨的目光緩和了,可是要面子的他居然回應道:“你想說就說,我才不怕!”我知道,他想讓更多同學知道我這個老師被學生討厭了。
要想教育一個學生,首先要去理解他、懂得他,同時還不要讓自己處于被動狀態(tài)。我想到紙條上有兩句話,于是抓住后一句,進入話題:“在我告訴他們之前,讓老師來猜猜你為什么不開心吧。”我假裝思考了一會兒,然后說道:“今天的閱讀摘抄評比,你沒有獲獎,所以不開心,是吧?”
“我做了摘抄的,就是本子忘記帶了。”小晨迅速地辯解道。果然,被我說中了。那我一定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同學們,小晨寫紙條給我,說他很不開心,因為他忘記帶摘抄本,沒有評上獎。我能理解他的心情,可是,這個怪老師嗎?”我轉(zhuǎn)向其他學生,故作委屈地問。
此言一出,學生們紛紛為我抱不平:“老師不是給了兩次機會嗎?”
“是你自己忘記帶的,這能怪老師嗎?”
“有錯要自己反思,不能把責任全推到別人身上。”
“小晨,這次沒有得獎,下次再努力,只要你堅持摘抄,一定有機會的。”
…………
聽著同學們的評論,小晨紅了臉。我知道,教育學生也要有個尺度,于是我打斷了其他同學的話語,說:“謝謝你們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然后轉(zhuǎn)向小晨,問道:“如果你今天帶了摘抄本,你覺得能獲得幾等獎?”
“我也沒有堅持天天寫,應該三等獎吧。”看來,我的話能夠引導他跟著我的節(jié)奏走了。
“其實你是一個愛讀書的好孩子,老師開展這個評比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堅持閱讀。這樣,明天你把摘抄本帶來,我和同學們一起給你評比,好嗎?”他似乎有點尷尬,但隨即又開心地點點頭。看來,紙條上“我很不開心”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是,他討厭我,這個怎么辦呢?
“小晨,你就是因為這件事情討厭我嗎?那你現(xiàn)在還討厭我嗎?”他一下子又漲紅了臉,嘴里嘟囔著:“其實我還討厭很多人,他們有的不帶我玩,有的在我看書時打擾我,有的吃飯時總講話……”小晨這個總是挑別人刺的毛病,可要好好改改。于是,我也學他的樣子嘟囔道:“其實,我也討厭很多很多人,你寫紙條說討厭我,其實我也討厭你,因為是你自己忘記帶摘抄本的,卻來怪我。”
聽到我這么直接的回答,小晨愣住了,半天沒有說話。見此情形,我心里偷偷樂了一下———我就是要讓他意識到,他這樣的行為也是不討人喜歡的。
其他學生聽到我們兩個對話,也紛紛湊上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能老討厭別人的缺點啊!”
“你經(jīng)常討厭別人,別人也不會喜歡你的,這樣你就沒有朋友了。”
“我們要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如果別人做錯了,你可以幫助他改正,但是不要去討厭他。”
小晨依舊沉默,慢慢地低下了頭。
見好就收,是智者的選擇。于是,我又說道:“我今天跟小晨學會了一個詞,就是‘討厭。”然后,我對著小亮說:“你上課總是愛發(fā)言,真是個小討厭!”我又抱著小恩說:“你怎么每次都幫我捶背呢,討厭!”我還指著小洋說:“看到別人有困難,你就去幫忙,討厭!”看到我這樣奇怪的行為和語言,學生們都笑了。最后,我來到了小晨身邊,摸了摸他的頭發(fā),笑著說:“每次看到你,你都在那看書,討厭;每次別人不會的問題,你都能答出來,討厭;每次聽寫,你都沒有錯誤,討厭!”小晨也笑了。
趁著和諧的班級氣氛,我趁機告訴學生們:“‘討厭這個詞有時候還含著喜愛呢。在家里,媽媽是不是對爸爸說過‘討厭?是不是也對你說過‘討厭?可是,他們嘴里說著討厭,其實,心里是愛你們的,對嗎?”學生們紛紛點頭。
這時候,小晨終于開口說話了:“其實,我還是挺喜歡陳老師的……”我伸出手指在他額頭上一點,表情夸張地說:“你這個小討厭啊!”然后,我迅速離開教室,留下身后一片笑聲。
那節(jié)課之后,學生們紛紛模仿我的語氣和表情,用“討厭”這個詞語調(diào)侃彼此,其樂融融。對此,我選擇視而不見。不過,我提出了要求:“這個詞語,使用期只有今天一天,明天就不能再使用了。”
第二天,小晨帶來了摘抄本。在我和學生們的共同評比下,小晨獲得了二等獎。然后,我把他喊到了辦公室,送給他一本書———《大衛(wèi)不可以》,希望他在閱讀中明白有些事可為,有些事不可為。同時,我又與他溝通,肯定了他的做法:“以前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發(fā)脾氣,而現(xiàn)在能用寫紙條的方式告訴老師自己的壞情緒,既不打擾同學學習,又給了老師面子,有進步!不過需要努力的是,你要學習禮貌的表達方式……”
我想,學生身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抓住這些“教育細節(jié)”,進行“細節(jié)教育”,應該是班級德育、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