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俊 趙軍 徐玉潔
(1.淮陰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江蘇淮安 223001;2.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江蘇淮安 223003)
“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研究生教育變革的推動作用得到世界范圍的關注,從理論層面到實際應用,從教育理念探討到教育教學方法,實證案例研究以及如何看待“慕課”對研究生教育的影響等,這些研究成果對本課題研究大有裨益。本文從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教學改革狀況和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分析,得出網絡課程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課堂的期待,進而從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生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出發,構建合理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堂教學模式,豐富研究生教學理論[1-3]。
現有傳統教學,大多陳舊,以管理科學與工程的項目管理及計價控制為例,能做到與工程現場先進性的不多,所以老師要引用資源,努力實現“云端教、學”,進行組合,發揮“導演”作用。汲取先進前沿,哹以學生。融合了微課、交互、測驗和課程資源庫、網絡資源,實現了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表達方式融合的富媒體呈現。
通過文獻閱讀,研究現階段國內外研究生“慕課”發展情況,總結其優質性、開放性等主要特點。基于特點分析,概括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影響,闡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教學改革的必然性。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目前研究生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通過比較和綜合分析,提出“慕課”視角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改革措施。建構四位一體的教學理念;設計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營造互動交往的課堂教學環境。并以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程為例實施教學改革,檢驗改革措施的有效性。
本次工程項目管理中工程安全與風險專題授課情境內容設計見表1。
本研究首先綜合分析了“慕課”的歷史溯源、主要特點、國內外主流“慕課”平臺的發展現狀,然后從特點分析入手,梳理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堂教學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和沖擊,論述其教學改革的迫切性,最后,在對比分析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視角下高校教學改革措施并實施,研究技術路線見圖1。
(1)閱讀相關文獻,了解“慕課”溯源及現階段國內外發展情況。根據研究計劃,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開展慕課案例反思交流會,組織專家進行指導;整理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提煉階段成果;(2)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堂教學改革狀況和課堂教學現狀調查;(3)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校教學改革措施研究;(4)以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程為例實施教學改革,檢驗改革措施的有效性;(5)總結經驗,組織成果鑒定。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料,了解現狀,總結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教學帶來的影響,并為其教學改革提出建議。(2)比較研究及案例教學法:通過比較傳統專業學位研究生課堂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的異同,提煉出“慕課”視角下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基本建議等,為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慕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理論與現實依據[4-6]。

表1 工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授課情境內容設計

圖1 研究技術路線

圖2 比爾·蓋茨的視頻講話

圖3 金牌講師張君講解風險知識

圖4 研討時學生回答部分

圖5 待加入人員

圖6 系統中僅看到總人數
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第一次課,聽比爾·蓋茨的視頻,如圖2。總結性的話:一個國家可能貧窮,但是不能不注意防疫。設計了以下相關情境內容:一個人,尤其建工人,可以暫時沒有很足知識儲備或經驗,但是需要有安全、風險意識。為了加強理論學習,讓大家學習環球網校金牌講師張君講解風險知識,如圖3。安排主題討論:一個人,尤其建筑工人,可以暫時沒有很足知識儲備或經驗,但是需要有安全、風險意識,學生回答部分如圖4。QQ 直播時分享屏幕,翻到底有未加入。上課時點“待加入”為遲到,上課15 分鐘后仍待加入,可以視為缺勤,如圖5,彌補了系統中僅看到總人數,無明細的情況,如圖6。
(1)2019 級建筑與土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上學期已經學習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本學期開設課程工程安全與風險管理,因2020 年1 月至3 月的疫情影響,學生返校推遲,未返校前,進行了MOOC 教學,結合QQ 群分享屏幕進行直播,簽到、主題目討論利用MOOC 系統,從QQ 上看見學生在線情況,可進行抽點,回答問題,進行互動。
(2)由于疫情影響,本科生的開題答辯、答疑,研究生的開題、研討均采用QQ 群分享屏幕進行,有利于學生實習期間進行論文及相關輔導。
(3)建議QQ 群分享屏幕直播功能嵌入到MOOC平臺上。線上教學,老師角色發生變化,作用由演員變成導演。
(4)大數據分析型的教師不是讓教師做大數據分析,而是基于大數據實證做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