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濤 于建江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 新疆 克拉瑪依 833699)
根據相關研究報道可知,在過敏性疾病中食物不耐受是導致患者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機理在于人體機體對食物產生特異性IgG 抗體而誘發的保護性免疫反應[1-2]。因此,對過敏性疾病患者行食物不耐受特異性IgG 抗體水平檢測能夠幫助臨床診斷患者的具體發病原因,進而作出有針對性的治療與預防措施[3-4]。基于此,本文對比和分析了食物不耐受檢測在過敏性疾病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來我院救治的過敏性疾病患者400 例,在充分告知研究目的與具體情況下與患者人簽訂知情同意書,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各200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最終檢測結果。觀察組男性為112 例,女性患者為88 例,年齡范圍在1 ~86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25±2.74)歲;參照組男性患者為108例,女性患者為92例,年齡范圍在1 ~84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22±2.33)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以用作對比。
對患者行食物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試:在空腹條件下,采集4ml 靜脈血液后使用相關儀器設備進行分離血清,并根據相關檢測標準做好準確的標記。經兩名以上專業的檢測醫師對檢測過程與結果分析確定后,對比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
(1)觀察并記錄400 例患者食物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結果,分析數據之間的差異。(2)對比不同性別患者的食物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陽性值,分析性別與食物耐受性之間的關系。
共有313 例患者檢測結果為陽性,占比為78.25%,其中牛奶的陽性檢測率最高為53.00%,其次為雞蛋與大豆,分別占比為38.50%與25.00%,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食物不耐受特性IgG 抗體檢測結果[n(%)]
男性患者兩種以上食物不耐受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陽性率高于女性患者,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患者的食物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陽性值對比[n(%)]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已證實食物不耐受是引發患者發生過敏性疾病的主要成因,且過敏性患者的食物特異性IgG 抗體檢測陽性值均顯著高于正常水平[5-6]。在以往研究結果的技術上,本文分析了400 例過敏性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其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與統計,結果表明,牛奶、雞蛋、大豆均有著較高的檢測陽性率[7-8]。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此三類食物的攝入量與頻率較高,且均具有強的的蛋白免疫原性,因此,食物不耐受檢測陽性率較高,是過敏性疾病的主要誘因[9-10]。結果顯示400 例患者中有313 例(78.25%)患者呈陽性檢測結果,且牛奶的陽性檢測率最高(53.00%),其次為雞蛋與大豆,分別占38.50%與25.00%,對比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陽性檢測率,男性患者較高,兩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綜上所述,食物不耐受檢測在過敏性疾病的臨床應用中有著較高的使用加重,能夠作為患者臨床治療的初步診斷依據,醫護人員還可為根據診斷結果對患者做出針對性的食物過敏預防指導,幫助患者降低食物不耐受引起過敏性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