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崇杰 阮建忠
(湖北省通山縣中醫醫院普外科 湖北 咸寧 437600)
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導致急性壞疽闌尾炎發病率相對較高,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1]。該病屬于常見的急腹癥類型,發展相對迅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既往臨床實踐中,主要針對該類患者實施開腹手術治療[2]。盡管可以產生較為明顯的效果,但出血量相對較大,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大,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患者預后還不夠令人滿意[3]。隨著微創手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腹腔鏡方式針對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實施治療已經得到推廣。該方式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明顯優勢[4]。我院積極開展該項手術,取得了有價值的經驗。
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共計160 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急性壞疽性闌尾炎相關臨床癥狀并經檢查確診,其均為術前發生急性起病,具有明顯的發燒、右下腹部疼痛等相關癥狀,實施下腹部CT 以及闌尾區彩超明確病灶,且術中處置確定為闌尾壞疽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發病時間超過72h、合并彌漫性腹膜炎、闌尾周邊膿腫及存在相關手術禁忌證等患者予以排除。經征得患者同意,隨機分組,各80 例。研究組男42 例、女38 例,年齡16 ~73歲,平均(39.5±9.5)歲;對照組男44 例、女36 例,年齡15~72 歲,平均(41.2±8.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所有患者均于接受手術前實施常規禁食禁水,接受靜脈滴注抗生素以及尿管留置。①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開腹闌尾切除手術。選擇右下腹麥氏切口,逐層進腹。在確定闌尾的具體位置后,掌握闌尾形態,然后進行分次切斷并予以有效結扎闌尾系膜。在闌尾根部進行結扎并切除闌尾。闌尾的殘端應用活力碘擦拭后作荷包縫合。操作完成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術中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置入引流管。最后逐層關腹結束手術。②研究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闌尾切除手術。有效麻醉后引導患者擺放頭低足高左傾位,取肚臍上緣切口長約1cm,置入10mm 規格trocar,建立氣腹,觀察鏡探查腹腔情況。再于其右側麥氏點及左側相對應處分別置入5mm、10mm 規格trocar,置入腹腔鏡等設備器械。確定闌尾后,將其周圍膿液予以紗布仔細拭凈,并用生理鹽水有效沖洗。掌握闌尾的具體形態,以超聲刀或電凝鉤切開闌尾系膜,結扎系膜血管,然后用homlok 結扎夾和/7號絲線結扎闌尾根部,切除闌尾,電灼闌尾殘端粘膜,用標本袋取出標本。術中參照實際情況設置引流管。完成處理后,依次退出器械、trocar。引導患者擺放平臥位,結束氣腹,常規方式縫合trocar 切口[5-6]。
①術中指標情況。主要為手術操作進行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排出膿液量、切口的長度等。②術后指標情況。主要為實現下床活動時間、尿管去除時間、住院的費用、住院的時間、首次正常排氣時間和進食時間等。③并發癥發生情況[7]。
采用SPSS2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進行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5.45±15.65)min,顯著少于對照組的(93.45±19.45)min(P <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為(13.15±10.45)ml,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2.05±31.95)ml(P <0.05),兩組術中膿液量無顯著差異(P >0.05);研究組切口長度為(2.35±1.75)cm,顯著小于對照組的(6.55±2.55)cm(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切口長度(cm)研究組 80 35.45±15.65 13.15±10.45 47.55±79.05 2.35±1.75對照組 80 93.45±19.45 22.05±31.95 49.80±90.90 6.55±2.55 t - 20.780 12.782 0.7823 5.6723 P -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中膿液量(ml)
接受手術干預后,研究組平均下床活動時間為(1.15±0.45)d,早于對照組的(1.55±0.95)d(P <0.05);研究組平均尿管去除時間為(1.05±0.35)d,顯著早于對照組的(1.45±1.45)d(P <0.05);研究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25±3.70)d,顯著少于對照組的(6.45±5.65)d(P <0.05);研究組平均首次正常排氣時間為(1.55±0.70)d,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05±1.06)d(P <0.05);研究組平均術后進食時間為(1.85±1.05)d,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35±1.55)d(P <0.05);但研究組平均住院費用為(9105.3±752.0)元,顯著多于對照組的(5847.5±452.5)元(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下床時間(d) 尿管拔除時間(d) 住院費用(元) 住院時間(d) 首次排氣時間(d) 進食時間(d)研究組 80 1.15±0.45 1.05±0.35 9105.3±752.0 4.25±3.70 1.55±0.70 1.85±1.05對照組 80 1.55±0.95 1.45±1.45 5847.5±452.5 6.45±5.65 2.05±1.06 2.35±1.55 t-4.7823 4.2334 35.882 5.7235 4.8783 4.234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實施手術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50%,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2.50%(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的長足發展,腹腔鏡已經得到較為廣泛的臨床使用,并逐漸成為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實施治療的重要手術方式。既往針對該類患者予以開腹手術治療,盡管可以有效去除病灶,但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腹腔膿腫發生率相對較高、患者恢復時間相對較長。因而臨床滿意度相對較低。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可以有效規避上述弊端[8-9]。本結果顯示,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少于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究其原因,一方面腹腔鏡能夠有效放大觀察目標,有助于迅速明確病灶,可以極大地節省手術時間。同時手術操作過程中,針對病灶予以血管夾和超聲刀操作,也能夠有效縮短手術時間。由于創口小,不會較大影響患者皮膚外觀,有助于滿足患者的美容需要。本結果中,兩組術中引流管放置相對接近。究其原因,針對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而言,其手術過程如果膿液量比較多,不僅需要充分吸引并聯合生理鹽水沖洗,還需要有效置入引流管。術中引流管的正確放置,不但能夠有效預防術后腹腔感染以及膿腫的發生,還有助于觀察術后是否發生活動性出血以及糞瘺等[10-11]。
術后表明,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后,較之于傳統腹腔鏡手術方式而言,康復時間相對較短、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相對較低、住院時間可以明顯縮短,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明顯減少[12-13]。究其原因,一是接受腹腔鏡治療患者的手術切口相對較小,對腹腔造成的損傷較小,術后疼痛有效減輕,有助于早期下床活動,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也相對快,有助于患者早期進食和早期康復。二是由于腔鏡手術切口相對較小,且器械進出腹腔過程中均經過戳卡,有助于減少污染器械直接和切口接觸。在闌尾取出過程中,應用標本袋經過戳卡孔,有助于盡量減少闌尾與切口的直接接觸,進而可以明顯降低切口感染發生率。三是由于術中操作過程中術者對闌尾周圍臟器的干擾相對較小,損傷相對較小、患者術后疼痛減輕,有助于早期下床活動,促進其胃腸功能恢復,進而可以極大的縮短平均住院時間。四是腹腔鏡操作不會進行開關腹操作,不需要實施腹膜縫合操作,對腹膜損傷相對較小,全程實施腔內器械操作,對腹腔內環境不會造成較大影響,術后機體炎性反應控制效果好,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可以極大地降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14]。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積極進行腹腔鏡手術干預治療,臨床效果十分明顯,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低、患者康復快。該方式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