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雨達 黃宇霞
(1 惠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廣東 惠州 516000)
(2 廣州中醫藥大學惠州醫院(惠州市中醫醫院)內三科 廣東 惠州516000)
乳汁淤積是較為常見的產后乳腺疾病,主要是由于產婦在哺乳期內,乳汁無法及時排除,導致大量乳汁滯留在乳房內而導致的,基本癥狀與乳腺腫瘤相似,因而經常被誤診[1]。當產婦患有該疾病之后,不僅會對產婦造成較大的痛苦,并誘發乳腺炎等多種疾病,而且還對新生兒的成長造成一定危害,很容易使新生兒出現腹瀉的情況[2]。所以,應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對乳汁淤積進行治療,以降低該疾病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危害。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80 例乳汁淤積產婦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80 例乳汁淤積產婦,隨機將其分為A、B 兩組,每組各40 例,其中,A 組為對照組,年齡為21 ~36 歲,平均為(31.06±6.75)歲,自然分娩24 例,剖宮產16 例,新生兒重2.6 ~4.4kg,平均重(3.41±1.36)kg;B 組為觀察組,年齡為22 ~38 歲,平均為(32.15±6.94)歲,自然分娩23 例,剖宮產17 例,新生兒重2.6~4.3kg,平均重(3.35±1.28)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A 組患者治療時,采用傳統物理療法;B 組患者治療時,采用手法按摩結合低頻電脈沖療法,具體流程為:產婦平臥位,在乳房處,放置7±2m i n 的熱毛巾;除乳頭之外,均勻涂抹3ml 左右的精油,并按照順時針的順序,輕微揉搓乳房,掌握硬塊的基本情況;采用點揉的方式,按摩產婦膻中、云門、乳根、中府、天池、屋翳等穴位,并由膻中開始,重復向乳頭推拿;按摩乳房,注重按摩硬塊區域;五指梳抓乳房數遍,利用拇指與食指,用力擠壓乳頭,排出淤積乳汁,反復操作,直到乳汁完全排出停止[3]。按摩之后,在產婦乳房上,粘貼電極片,并利用型號為B H D-1L 單路立式低頻電脈沖儀對乳房進行刺激,刺激時間為20 ~30min,1 ~2 次/d,3d 為一個周期[4]。
選擇兩個觀察指標,一是治療效果,共分為4 個等級:(1)顯效,乳汁淤積癥狀完全消失,乳汁分泌正常;(2)有效,乳汁淤積癥狀基本消失,脹痛感明顯降低;(3)一般,乳汁淤積癥狀略有消失,疼痛感降低不明顯;(4)無效,乳汁淤積癥狀未發生變化,甚至出現惡化的現象,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5]。二是疼痛情況,采用數字評分法由患者自評,共由11 個等級構成,0 分為無痛,10 分為劇痛,計算每組患者平均疼痛度[6]。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A 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7.5%,B 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7.5%,B 組優于A 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A 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為(4.26±1.33),B 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評分為(2.45±1.07),B 組低于A 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對比(±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40 6.34±2.35 4.26±1.33 B 組 40 6.21±2.39 2.45±1.07 t-0.136 8.459 P-0.357 0.001
部分產婦在產后的3d 左右,由于乳汁無法及時排出,經常會出現乳汁淤積的癥狀,并隨著乳汁的積累,逐漸形成硬塊,使得產婦乳房處出現一定的脹痛感[7]。出現該癥狀后,不僅會影響產婦的心情,容易出現緊張、不安等負面心理,而且還無法正常哺乳,增加新生兒患有腹瀉疾病的幾率,嚴重情況下,隨著病情的加重,還可能誘發乳腺炎,危害產婦的身體健康[8]。所以,產婦出現乳汁淤積的癥狀后,應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
以往通過傳統物理療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產婦乳汁淤積情況,為產婦及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幫助,但深入觀察后發現,傳統物理療法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高,依然具備很大的上升空間[9]。而采用手法按摩結合低頻電脈沖療法后,則可有效改善這一狀況。通過對乳房的按摩,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產婦的脹痛感,促進乳汁的排出,而且還可將乳房內的硬塊破壞,增加乳房的通暢性,確保乳汁可以正常排出。在此基礎上,增加低頻電脈沖刺激,可以進一步提升血液循環效率,改善產婦乳汁淤積狀況[10]。本次相對于A 組,B 組患者治療效果更佳,也對這一結論進行了驗證。
綜上所述,對乳汁淤積產婦進行治療時,采用手法按摩結合低頻電脈沖療法,能夠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脹痛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