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鋒
(廣西賓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 廣西 南寧 530400)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各種原因所引起的心肌損傷,使心肌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導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與乏力。而慢性心力衰竭是持續存在的心力衰竭,在臨床十分常見,發病率較高[1]。由于我國近年來老齡化加快,因此其對人們的生命有著較大的威脅。臨床治療一般采用藥物治療,為了提高治療效果,人們一直在尋找與研發新藥物。而他汀類藥物有利于延緩動脈硬化進展,同時還有降低脂肪的作用,可以保護心肌[2]。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他汀類藥物輔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 月—12 月期間收治的12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60 例,男39 例,女21 例,年齡為37 ~88 歲,平均年齡為(72.64±8.19)歲,對照組60 例,男37 例,女23 例,年齡為35 ~90 歲,平均年齡(75.81±8.02)歲。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納入標準為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并且患者與家屬同意進行本次研究。排除精神疾病、溝通障礙和對他汀類藥物過敏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法,通過ACE 抑制劑與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來治療,并且給患者使用強心苷、血管擴張劑等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使用常規治療方法的基礎上,使用他汀類藥物,本次研究使用的是阿托伐他汀片,每片20mg,一天口服一次,并且長期服用此藥。
對兩組患者的6 分鐘步行距離進行對比,指導患者在空氣流通的地方步行,由患者自己選擇合適的步行方式。6 分鐘以后統計患者的步行距離。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進行比較,使用超聲診斷儀來對患者的左心室收縮與舒張的容積,然后根據結果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數。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計量數據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資料數據用χ2檢驗,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表1,在治療前兩組患者6 分鐘步行距離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 >0.05),在治療后,兩組患者距離都有所提高,其中觀察組的距離為416±25 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6 分鐘步行距離比較(±s,m)

表1 兩組患者6 分鐘步行距離比較(±s,m)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320±22 416±25對照組 60 321±23 374±23 t-0.0648 7.2652 P-0.0671 0.0036
由表2 可知,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都比較低,且無統計學意義(P >0.05),在治療以后分數都有所提高,但是觀察組患者的分數為44.3±5.4,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37.2±3.2 44.3±5.4對照組 60 37.1±3.1 39.8±2.2 t-0.0157 7.1583 P-0.0843 0.0014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臟疾病的晚期階段,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對患者的生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為在這個時候人體中的腫瘤壞死因子與炎性因子等含量會不斷增加,出現心肌纖維化的情況,使心室擴張功能上升,心泵功能出現異常[3]。尤其在近些年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都有所提高。心臟病在老年人之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患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增加,這就使得心肌組織發生變化,導致出現慢性心力衰竭,這時的患者會有著更大風險。因此為了更好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提高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須要尋找到效果更好的藥物。而他汀類藥物對于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有著較大的優勢,可以大幅降低病死率。通過服用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的狀態,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率,有效的保護心臟功能,避免心力衰竭的發展[4]。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時,他汀類藥物首先能夠改善心肌細胞的肥大癥狀。因為心肌功能與膽固醇有著較大的關系,膽固醇又與細胞膜功能密不可分。他汀類藥物就可以改善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加強患者心肌細胞功能。其次他汀類藥物還有利于心臟自主神經的恢復,阻礙炎性因子的成長,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恢復,有效改善自主神經的混亂,從而盡可能的緩解患者的病情。然后他汀類藥物也能夠加快心血管生長,促進干細胞造血,這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室射血。另外還能夠對血管的緊張素受體水平進行一定的控制,預防受體激活,這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心肌肥厚和心肌纖維化,從而恢復心肌舒縮能力。最后他汀類藥物還有不明顯的毒副作用,對人的傷害也不明顯,所以用藥比較安全[5]。
根據本次研究可以發現,服用他汀類藥物的觀察組患者在6 分鐘步行距離上面為416±25 米,這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374±23 米,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就充分說明了他汀類藥物有下調血管緊張素受體含量的作用,所以服用以后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肌舒縮能力。另外,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也所有不同,觀察組患者的分數為44.3±5.4,對照組患者的分數為39.8±2.2,兩組患者的分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這是因為他汀類藥物能夠促進患者心肌細胞心血管的生成,所以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可以使患者骨髓中的血管肝細胞能力得到大大的動員作用,有效的改善側支循環,從而不斷推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通過他汀類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可以使患者的6 分鐘步行距離與左心室射血分數獲得明顯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的恢復,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