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榕榕
(靈山縣人民醫院 廣西 欽州 535400)
結核病作為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機體感染致病菌(結核分歧桿菌)所引起,可向多臟器發生累及,其中以肺部感染結核最為多見。肺結核以咳嗽、咳痰、低熱(午后顯著)咯血、胸痛及胸悶或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1]。臨床常采用針對性抗結核藥物治療,但由于部分醫院缺乏規范化管理,導致藥物出現濫用現象,使得病菌產生耐藥性,進而造成疾病復發,嚴重影響病人身心健康。故本文將含左氧氟沙星治療方案實施于我院復發性肺結核病人治療中,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闡述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復發性肺結核患者。根據病歷單雙號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 例。其中研究1 組男女比例27:23,年齡為25 ~73 歲,均值為(48.97±3.25)歲;研究2 組男女比例26:24,年齡為26 ~74 歲,均值為(49.06±3.14)歲,以上基線資料(P >0.05),可比。
研究1 組:實施3HRZE/6HRE 標準化治療方案,其中H 為異煙肼0.3g,R 為利福平0.45g,Z 為吡嗪酰胺1.0g,E 為乙胺丁醇0.75g,qd;1 個月為1 療程,連續用藥9 個療程。
研究2 組:在研究1 組治療基礎上再將左氧氟沙星片(北京京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規格:0.1g/片 批號:國藥準字H20058231)0.6g 予以病人口服,qd;1 個月為1 療程,連續用藥9 個療程。
(1)痰結核桿菌轉陰判定標準:療程結束后進行連續2 個月痰結核桿菌檢查,結果顯示均為陰性且無復陽現象即可判定為痰結核桿菌轉陰[2]。療程結束后借助胸片X 線對病灶吸收情況及空洞閉合情況進行觀察。(2)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嘔吐及肝功能損傷等。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1 組病灶吸收率為68.00%、痰菌轉陰率為72.00%、空洞閉合率為56.00%,顯著低于研究2 組的84.00%、88.00%、74.00%(P <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病人療效對比[n(%)]
研究1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研究2 組為26.00%,組間對比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例)
隨著工業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導致肺結核患病率逐年遞增。既往實施的單純常規化療方案,效果一般,再加上肺結核病情綿延難治,導致部分病人因經濟負擔過重而出現治療依從性下降甚至放棄治療現象,容易進展為復發性肺結核,增加治療難度。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聯合治療方案以提升復發性肺結核療效成為近年來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代表性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結核桿菌拓撲異構酶Ⅱ(脫氧核糖核酸旋轉酶)的活性,對細菌DNA 復制及合成進行阻斷,從而達到殺死細菌的目的[3];同時本品不容易與血漿白蛋白發生結合,可以于機體內廣泛分布,能夠促使其針對結核桿菌發揮全面殺菌作用。根據楊偉榮、陳偉杰、凌慧琪[4]等人報告顯示,含左氧氟沙星方案對復治肺結核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性較高。本研究中,研究2 組病灶吸收率、痰結核桿菌轉陰率及空洞閉合率相比研究1 組均更優(P<0.05),進一步證實將左氧氟沙星與常規標準化治療方案聯合運用于臨床復發性肺結核病人治療中,能夠起到積極作用;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 >0.05),說明加用左氧氟沙星安全,可放心使用。
綜上所述,針對復發性肺結核采取常規標準化治療方案聯合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不僅能夠顯著提高痰菌轉陰率,還能促進病灶吸收,有利于空洞閉合,且加用左氧氟沙星藥物后,不會增加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