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舒寧波(通訊作者)
(重慶市墊江縣人民醫院 重慶 408300)
股疝是多發于中老年女性的疾病,其發病率約占腹外疝的3%~5%,與其他腹股溝疝相比,股疝更容易發生嵌頓,因此股疝通常需要急診手術進行治療,股疝發病隱匿,發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大多數患者直至發生腸梗阻才會被確診。股疝常會引發多種并發癥,采取及時有效的方法為患者進行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將2017 年10 月—2019 年1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2 例急診股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經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治療急診股疝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詳細研究過程如下:
將2017 年10 月—2019 年11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2 例急診股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診斷均被確診,患者均為女性,將所有患者隨機分至兩組,研究組56 例患者,年齡58 ~79 歲,平均年齡(67.5±8.9)歲;對照組56 例患者,年齡60 ~81 歲,平均年齡(67.9±9.1)歲。我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倫理委員會同時批準了本次研究的進行。兩組患者各項基礎信息經檢驗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5)。
研究組患者實施經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術前實施全身麻醉,在患者腹股溝取一切口,并將腹外斜肌腱膜切開,游離第一間隙,將子宮圓韌帶顯露出來并將其進行銳性游離,隨后采用紗條將其牽拉開,使得腹股溝管后壁暴露出來并將其腹橫筋膜切開,尋找到腹膜后將其提起并切開,進入腹腔并找到嵌頓的腸管或大網膜后,嘗試將其回納,如果回納不順利,則可在股疝疝環的內上方將部分腹股溝韌帶切開,隨后再次嘗試回納嵌頓內容物。成功回納后對疝內容物的活力進行檢測,針對無壞死的患者,將疝囊關閉,并游離腹膜前間隙,放置聚丙烯補片,針對小腸壞死的患者,對患者實施腸切除術和端端吻合術,術后將疝囊關閉,放置聚丙烯補片。將補片與恥骨疏韌帶縫合1針進行固定,以保證補片能夠對整個肌恥骨孔進行有效覆蓋。隨后逐層縫合切口,放置負吸引流管,并對切口進行反復沖洗。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縫合修補,入路方式相同,實施McVay 組織修補術,放置引流管。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進行調查,并對患者術后不良預后發生情況進行調查。
我院采用SPSS23.0 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 檢驗,患者不良預后發生率用百分數表示,實施χ2檢驗。以P <0.05作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成功完成疝修補術。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81.38±13.76)min 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95.80±16.24)min,數據經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患者拔管時間和住院時間無明顯差距,數據經檢驗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手術指標(±s)

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手術指標(±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拔管時間(d) 住院時間(d)研究組 56 81.38±13.76 4.34±1.08 10.22±3.45對照組 56 95.80±16.24 4.19±0.96 9.97±3.29 t-10.72 1.17 1.25 P-<0.05 >0.05 >0.05
研究組中切口感染患者6 例,復發患者3 例,不良預后發生率16.07%,對照組中切口感染患者5 例,復發患者3 例,不良預后發生率為14.29%,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研究表明,采用補片修補術治療急診股疝可能會由于補片的使用受限,導致患者的術后復發率較高,同時采用補片修補術同時會增加切口感染的幾率,因此,臨床上治療急診股疝常采用常規縫合修補。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經研究發現,聚丙烯補片等不可吸收補片在急診股疝的疝修補術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7%,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經數據分析表明,兩者無明顯差別,由此可見,補片疝修補術治療急診股疝不僅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可縮短手術時間,術后不會導致患者引發過多的不良預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將經腹股溝切口路徑放置補片疝修補術應用于急診股疝的臨床治療中,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且不會提高患者不良預后發生率,安全性尚佳,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