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河套大學附屬醫院彩超室 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屬于一種在胚胎時期發育不良、導致異常交通,在心室水平產生左向右分流的現象,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發育不全等導致的[1]。這類胎兒在出生有存在較為早期且顯著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喂養困難、乏力、多汗及反復的肺部感染等,嚴重者還會出現心力衰竭的現象,影響患兒的正常成長發育[2]。因此胎兒時期的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彩超診斷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價值,我院彩超室針對疑似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孕婦101例進行了觀察及診斷。
針對我院彩超室接受檢查的疑似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孕婦101 例進行臨床觀察,收治時間為2016 年8 月—2019年8 月,101 例孕婦中最大年齡為35 歲,最小年齡為25 歲,年齡均值為(29.63±2.26)歲,其中孕婦的孕周為18 ~37 周,平均孕周為(29.52±1.33)周。經胎兒分娩生長后的手術病理學診斷出確診為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患兒例數為90 例。
針對101 例疑似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孕婦實施彩超檢查,指導孕婦左側體位躺在檢查床上,采用多普勒生產的彩超診斷儀,將矩陣探頭的頻率設置為2.0 ~5.0MHz 范圍內,使用二次諧波成像技術對孕婦實施診斷,針對心臟實施常規的左室長軸切面、左室短軸切面、心底短軸切面、心尖四腔切面、胸骨左旁不規則四腔切面、劍下四腔切面的探查處理,針對心臟解剖結構、特別是室間隔、房間隔、心腔大小等進行檢查。CDF1 取樣框在胸骨左旁不規則四腔切面、左室短軸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劍下四腔切面置于室間隔肌部兩側,觀察是否存在異常血流束。
將胎兒出生后為胎兒實施的診斷及手術病理學診斷作為金標準,針對彩照對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診斷價值進行對比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對兩種診斷方式下的診斷結果進行處理,診斷準確性、特異性及明敏度等為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病理學診斷結果與彩超診斷結果之間對比的差異不顯著(P >0.05),數據見表。

表 手術病理學診斷結果與彩超診斷結果對比
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存在膜性缺損及肌性缺損兩種,膜性缺損較為常見,主要是由于心內膜墊組織在擴展時不能與球峪、室間隔肌部很好的融合導致的;后者在臨床中的發生率較低,主要是由于肌性膈形成時心肌膜組織過度吸收的現象導致的。早期的診斷及治療干預能最大程度上發現疾病,及時的對出生后的患兒進行治療,促進預后[3]。
臨床中針對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孕婦一般實施彩色超聲的診斷,彩超診斷具有較為積極地診斷意義,能通過聲束及血流方向平行更好的獲取較強的彩色信號,可以通過適當地對彩超參數進行調整,減少彩色偽像現象的出現,凸顯室缺分流束的現象。針對彩超診斷后發現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胎兒肌部室缺分流的血流特點主要表現為具有較小的缺孔,但血流峰值速度較大,血流束較為分散,如同多孔型缺口一樣;過隔血流束碰到右室前壁時表現為以紅為主的五彩高速血流,碰到右室錢幣后從右室流出道返轉變成一束正常流速的藍色血液[4]。本次觀察針對收治的101 例疑似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孕婦實施彩超的診斷,診斷后發現經彩照診斷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敏感度為97.77%,特異度為63.64%,準確性為94.06%,與金標準相比不存在差異,說明彩照診斷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的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針對胎兒肌部室間隔缺損實施彩超診斷的診斷價值較高,能為患兒出生后的治療及預后的判斷奠定基礎,建議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