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文
(麻城市鐵門崗鄉衛生院檢驗室 湖北 麻城 438311)
血液細胞的檢查項目較多,包括了血細胞,白細胞以及血小板檢查等,這些項目可以為血液型疾病提供有效的診斷依據,也是現代醫學中多種疾病的檢驗指標,題設高血液細胞檢查的精度,對患者及時診斷疾病有重要作用。本文針對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進行研究[1],現將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6 年8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若干,按照男女1:1 的比例抽取200 例患者,其中男性100 例,年齡為36 ~85 歲,平均年齡為(45.2±5.84)歲,女性100 例,年齡為22 ~75 歲,平均年齡為(48.47±3.65)歲,將患者的血樣進行不同溫度、不同濃度抗凝劑處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所有的患者進行采血檢查,處理步驟如下:①將樣本和抗凝劑按照1:10000 和1:5000 的比例混合,按照相同的靜脈血分為了兩百多份。②混合血樣,將其分為各自兩份,其中一半放在溫室保存,另一半放在低溫環境中保存,觀察0.5 小時,2個小時以及5 個小時后血液指標變化情況[2]。
對不同溫度(溫室,低溫室);不同抗凝劑比例下(1:10000,1:5000)血液細胞檢驗差異性。
使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為[n(%)],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為(±s),予以t 檢驗。P <0.05 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結果表示,溫度越低,血液細胞的檢驗數量多,低溫環境的血液細胞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比室溫環境下的多(P <0.05),見表1。
表1 不同放置環境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比較(±s)

表1 不同放置環境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比較(±s)
溫度環境 n 白細胞(×109/L) 血紅蛋白(g/L) 紅細胞(×1012/L)溫室環境 200 6.7±0.80 89.4±8.20 4.5±0.60低溫環境 200 8.6±0.50 114.7±6.10 5.8±0.30 t - 28.482 35.009 27.406 P - <0.05 <0.05 <0.05
結果表示,抗凝劑比例越大,血液細胞的檢驗的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數量多,1:5000 的抗凝劑處理后的血液細胞數量低于1:10000 組(P <0.05),見表2。
表2 不同比例抗凝劑下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比較(±s)

表2 不同比例抗凝劑下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比較(±s)
抗凝劑比例 n 白細胞(×109/L)血小板(×109/L)1:5000 200 13.2±0.10 11.8±0.60 13.3±1.80 99.7±3.70 1:10000 200 17.4±0.10 14.5±0.10 18.0±1.70 126.5±8.60 t - 420.000 62.774 26.846 40.483 P - <0.05 <0.05 <0.05 <0.05血紅蛋白(g/L)紅細胞(×1012/L)
血液細胞通過檢驗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及時檢驗患者的血液中的疾病,為診斷患者的不良疾病做依據,現代醫學研究表示,血液檢驗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如抗凝劑比例,保存環境的影響,加對血液細胞檢驗的精度,有助于及時診斷患者的病情,為臨床治療提供對應的醫學依據,實現醫學價值[3-5]。本次選取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按照男女1:1的比例抽取200 例患者,其中男性100 例,年齡為36 ~85歲,將患者的血樣進行不同溫度、不同濃度抗凝劑處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細胞檢驗結果。抗凝劑在1:10000 比例下,白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在1:5000 濃度下。低溫環境血液細胞檢驗的數量多于溫室的檢驗結果。綜上所述,血液細胞檢驗對分析患者的血液型疾病有重要的價值。采用1:10000 比例抗凝劑,低溫環境保存優于常溫保存和1:5000 抗凝劑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