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姜守富
(沂水縣人民醫院胃腸肝膽外科 山東 臨沂 276400)
膽結石是發病率較高的膽囊疾病,是指膽道系統出現結石,對患者身體健康危害較大,手術是目前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微創保膽取石術是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二者應用價值也存一定差異。為了進一步探討以上兩種手術方式治療膽結石的應用效果,本文進行了如下分析。
選取2017 年3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膽結石臨床診斷標準;(2)臨床資料完善;(3)對本次研究內容了解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障礙;(2)合并免疫缺陷病;(3)合并急性胰腺炎以及傳染疾病;(4)存在交流障礙。其中有男性68 例,女性32 例,年齡在34 ~64 歲之間,平均(49.76±5.61)歲,應用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有患者50 例,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差異不顯著(P >0.05),組間可進行比較研究。
對照組的患者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全麻后取頭高腳低臥位,建立氣腹,維持負壓在10mmHg ~12mmHg 之間,放置腹腔鏡,探查患者腹腔狀況,并根據膽道解剖結構進行分離,暴露膽囊三角區,切開后側漿膜并分離,處理膽囊動脈、膽囊管,然后切除膽囊并完整取出。
觀察組患者接受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全麻后取仰臥位,于右上腹作長約3cm 的切口,明確膽囊位置,縫合底部3 根牽引線,對膽囊周圍組織采取保護措施,與膽囊中央作切口,在膽道鏡輔助下明確膽囊內部情況,借助吸引器、取石籃取石,對體積較大的結石,應先攪碎再取出[1]。需注意,取石應動作輕柔, 避免損傷膽囊黏膜。取石后沖洗膽囊并縫合,關閉腹腔。
術后兩組患者均接受輸液補液、抗感染以及糾正酸堿平衡等治療。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記錄住院期間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使用GLOI(生活質量指數)評估術后3 個月患者生活質量,并比較分析。
應用SPSS20.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作t 檢驗,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 <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手術時間、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詳細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指標對比(±s)
住院時間(h)觀察組 50 50.13±7.30 9.20±1.96 3.16±1.02對照組 50 68.42±7.13 13.76±2.41 5.68±1.30 t - 12.6741 10.3799 10.7838 P - 0.0000 0.0000 0.0000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
住院治療期間對照組中有2 例患者發生膽管狹窄,2 例患者發生膽痿,1 例患者出現呼吸抑制,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率為10.00%;觀察組中有1 例患者發生膽管狹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為2.00%。經比較,在并發癥率方面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 >0.05)。
治療后3 個月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詳細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主觀癥狀 社會活動狀態 生理狀態 心理狀態觀察組 50 69.02±7.69 14.96±1.76 17.24±1.94 16.76±1.96對照組 50 52.16±6.45 11.86±1.23 13.24±1.86 14.42±1.76 t - 11.8780 10.2088 10.5240 6.2813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膽囊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與免疫器官,膽結石臨床發病率較高,對患者身體健康影響較大,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該手術方式雖然能縮短治療時間,但術后患者并發癥率較高,患者需承受額外病痛折磨[2]。此外,由于該手術方式不會損傷膽囊組織,故能顯著降低治療后患者并發癥以及復發幾率,遠期效果更好。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生活質量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該結果進一步說明微創保膽取石術的應用優勢。
綜上,在膽結石治療中,微創保膽取石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