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商丘工學院醫學院臨床系 河南 商丘 476000)
目前,隨著人們對美學的追求的提高,正畸治療的患者多通過及時正畸修復治療改善面部美觀,改善牙齒結構,改善咀嚼效率,傳統的修復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一般采取傳統的MBT三代直絲弓進行矯治,但其存在舒適度低下、治療精確度不高、療程較長、容易出現牙齒往返移動等情況,而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有微創性、穩定性和操作簡便性,其可實現精準正畸治療,且患者對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的接受性高[1-2]。本研究納入我院60 例2016 年1 月—2019 年6 月正畸治療患者。隨機數字表分組,常規組對就診正畸治療患者選擇傳統正畸治療方法,3D組對就診正畸治療患者則選擇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比對兩組療效;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的時間;牙往返移動、疼痛、發音模糊、舌體腫痛、牙齦炎等發生率,分析了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正畸治療的觀察及預后,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我院60 例2016 年1 月—2019 年6 月正畸治療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3D 組,每組30 例。3D 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3 歲~40 歲,平均27.56±2.62 歲。常規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齡25 歲~41 歲,平均27.27±2.56 歲。兩組一般資料之間有可比性。
常規組對就診正畸治療患者選擇傳統正畸治療方法,3D 組對就診正畸治療患者則選擇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
常規組:給予MBT 三代直絲弓進行矯治,按照傳統流程進行干預。
3D 組:用口腔專用螺旋CT 掃描,參數:重建層厚是0.5毫米,準直層厚1 毫米,重建的間距是0.3 ~0.4 毫米,對頜面部進行正畸治療之前的牙模數據采集,通過軟件轉化成為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在軟件支持下分析托槽模型力學參數,模擬托槽形變等關系進行相應托槽的打印,并用鎳鈦絲排齊牙齒和牽引,對錯(牙合)調整和矯正。
比對兩組療效;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的時間;牙往返移動、疼痛、發音模糊、舌體腫痛、牙齦炎等發生率。
顯效:正畸治療患者滿意,吻合精密,無托槽脫落,定位準確,牙根尖組織無炎癥,患者的牙齒排列整齊,恢復正常咬合曲線以及恢復正常的牙軸傾斜度,旋轉牙得到矯正,間隙關閉,牙周組織、咬肌和骨縫之間恢復平衡關系,患者滿意和舒適度高,尖窩鎖結關系良好。好轉:正畸治療患者較為,吻合比較精密,無托槽脫落,定位準確,牙根尖組織輕微炎癥,患者的牙齒基本排列整齊,咬合曲線以及患者的牙軸傾斜度得到一定的改善,牙周組織、咬肌和骨縫之間貼合度提高,患者滿意和舒適度高,尖窩鎖結關系良好;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療效=(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3]。
采取SPSS24.0 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表示,采用t 檢驗,結果P <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D 組總有效率為100%,高于常規組的70%,差異顯著(P<0.05),如表1。
3D 組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的時間95.57±3.21 分、95.56±3.21 分、65.71±3.21d 高于常規組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的時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自覺舒適度(分)咀嚼功能(分) 治療時間(d)3D 組 30 95.57±3.21 95.56±3.21 65.71±3.21常規組 30 83.21±2.45 83.46±2.45 98.51±2.16 t- 7.978 7.456 17.531 P- 0.000 0.000 0.000
3D 組牙往返移動、疼痛、發音模糊、舌體腫痛、牙齦炎等總發生率為10%,低于常規組的50%,差異顯著(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正畸治療是口腔中常見的疾病。成功治療正畸治療的關鍵是有效修復和正畸。其中,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可有效提高正畸治療患者滿意,3D 數字化正畸治療采取3D 打印的方式進行設計,可實現吻合精密,且在治療過程無托槽脫落,定位準確,可在短時間內促使患者的牙齒排列整齊,恢復正常咬合曲線以及恢復正常的牙軸傾斜度,旋轉牙得到矯正,間隙關閉,牙周組織、咬肌和骨縫之間恢復平衡關系,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尖窩鎖結關系良好[4-6]。
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依托信息技術、精密的器械和材料,是一種現代化尖端技術,其實在計算機控制下,通過CT 或者掃描儀獲取數據而實現材料3D 精密堆積,快速塑形的過程,屬于新型數字化成形技術,將其用于正畸治療,可縮短治療的時間,且打印出來的托槽有精密、個性化的特點,避免傳統舌側托槽縫隙大,需要粘接劑粘接補償的缺陷[7-8]。
本結果顯示,3D 組療效、患者正畸治療后自覺舒適度、咀嚼功能、治療的時間相比常規組有優勢,差異顯著(P <0.05)。3D 組牙往返移動、疼痛、發音模糊、舌體腫痛、牙齦炎等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顯著(P <0.05)。
綜上所述,3D 數字化正畸治療方法的療效確切,可獲得更滿意的治療效果,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