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蘭 朱曉
(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二集團軍醫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目前臨床針對很多病癥治療過程中,以采取手術治療方案為常用治療手段,且其見效更高,而在實施手術操作過程中,需加強相關麻醉配合干預。而相關臨床報道指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與手術麻醉時間、麻醉蘇醒期護理質量存在明顯相關性[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手術室患者麻醉蘇醒期護理中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 年1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250 例手術室患者為對象,隨機抽簽法分為兩組,每組125 例。研究組:性別:男性82 例,女性有43 例;年齡:25 歲~70 歲,平均年齡為(46.75±5.05)歲。對照組:性別:男性84 例,女性有41 例;年齡:26 歲~69 歲,平均年齡為(46.50±5.15)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5)。
對照組麻醉蘇醒期護理中給予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麻醉蘇醒期護理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①加強體溫護理干預。術前進行手術臺加溫(37.5℃),做好需要輸入血液品、相關藥液等做好提前保溫處理(溫度與患者機體溫度相同);手術過程中需充分覆蓋手術區域以外地方,并且需加強重視患者的隱私保護工作、機體保暖工作;待麻醉成功后,進一步保持機體體溫,以有效保障血液循環。②加強語言喚醒干預。停止使用麻醉藥物后,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耳邊輕呼名字(每10s 輕呼5 次),并且可給予暗示語言、鼓勵語言和安慰語言等,以協助完成相關動作。③加強舒適護理干預。手術完成后,協助患者調整為平臥位,以保障其呼吸通暢性,以預防因肢體動作而出現神經壓迫狀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可給予約束帶適當約束(需保證約束帶適當松緊度),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體位情況、生命特征等,若患者主訴疼痛,則可遵醫囑給予合理鎮痛藥物干預。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蘇醒狀況,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t 檢驗比較,以P <0.05 形式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呼之握拳時間、呼之睜眼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滯留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細見表1 數據。
表1 兩組的麻醉蘇醒狀況比較(±s,min)

表1 兩組的麻醉蘇醒狀況比較(±s,min)
分組 n 呼之握拳時間 呼之睜眼時間 拔管時間 蘇醒滯留時間研究組 125 11.55±1.35 14.65±0.55 23.75±1.40 51.75±1.85對照組 125 18.65±1.65 19.95±1.60 33.80±1.85 61.80±1.75 t - 37.2346 35.0234 48.4316 44.1231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細見表2 數據。

表2 兩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n(%)]
臨床麻醉方法類型相對較多,臨床給予手術室患者開展相應治療過程中,多需要給予麻醉處理,如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靜息麻醉等,而在此階段,有效臨床護理干預質量十分重要,其可以有效縮短術后蘇醒時間,避免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以及降低各種不適感等[2]。
在臨床麻醉蘇醒期開展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加強體溫干預,加強喚醒指導干預,以及開展可行舒適護理,從而有效保障患者的整體護理感受,以保證其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從而促進術后麻醉蘇醒[3]。從本次研究結果數據可知,研究組患者的呼之握拳時間、呼之睜眼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滯留時間均明顯縮短(P <0.05);而研究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高明顯升高(P <0.05);研究結果可以充分證明,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可以縮短臨床麻醉蘇醒期患者的各項麻醉蘇醒狀況時間,可以明顯提高其臨床護理滿意度,以取得明顯優勢[4]。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手術室患者的疾病特點,在臨床麻醉蘇醒期護理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助于縮短患者的各項麻醉蘇醒狀況時間,可以明顯提升患者及其家屬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有重要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