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申 徐乙萌
(昆明市兒童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34)
兒科急癥中常見的一種即為高熱驚厥,由于急性感染,體溫急劇上升,疾病發生時患兒意識多存在障礙,應展開降溫處理,使腦損傷降低,驚厥癥狀得以改善。有關研究指出[1],護理科學系統的干預可使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的效果提升,其應用意義較為積極。本文就我院小兒高熱驚厥中優質護理應用的效果展開分析,詳細如下。
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高熱驚厥患兒中選取72 例,隨機均衡分為兩組,每組36 例,其中對照組男18 例,女18 例,年齡0.6~4 歲,平均(1.56±0.57)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0.6 ~4 歲,平均(1.58±0.59)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72 例患兒入院后均對癥給予相應治療,如抗感染治療、監護生命體征、冰枕降溫、吸氧等。護理展開時,給予對照組常規方法,包括指導飲食、指導用藥、基礎干預、入院宣教等。
觀察組選擇優質護理,主要包括(1)加強干預心理。經疾病有關知識講解給患兒和家屬,溝通時應耐心,使其不良的情緒得以緩解,經語言誘導患兒將其心中壓力宣泄出來,樹立信心,可使用一定方式使患兒注意力轉移,讓其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態。(2)加強健康宣教。創建信心交流群,邀請加入患兒和家屬,將疾病有關知識的視頻和信息定期發送至群中,讓家屬掌握疾病知識的程度提升。(3)加強干預體溫。將體溫計正確的使用方法指導給家屬,與護士配合將監測體溫的操作完成,在高熱前兆或高熱出現前,應馬上做降溫處理,溫度在39℃上下時,可對其頭部實施降溫,若較39.5℃高,則應全身實施降溫處理。(4)加強干預驚厥。馬上對發生驚厥的患兒給予相應處理,如將衣領解開、平臥去枕、頭部向一側偏、呼吸道分泌物和口鼻的清理、吸氧、墊舌板等,屏氣或發紺若較為嚴重,其通氣需借助呼吸機完成。驚厥發作的時間或持續的時間若相對較長,需馬上開始搶救,避免出現腦疝。(5)密切監護恢復期。告知家屬應心理做好再復發的準備,而護理人員將預防措施積極完善,疾病一旦復發,應馬上搶救,并給予降溫處理。
兩組各項恢復情況對比,統計學存在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恢復情況分析(±s)

表1 恢復情況分析(±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驚厥好轉時間(min) 高熱消退時間(min)觀察組 36 4.15±1.03 4.09±0.72 36.21±8.34對照組 36 5.67±1.34 5.34±1.15 42.74±9.23 t - 4.465 4.369 6.352 P - <0.05 <0.05 <0.05
兩組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復發驚厥的幾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并發癥和復發驚厥的幾率分析[n(%)]
據有關的臨床研究指出[2],對于嬰幼兒來講發生高熱驚厥的危害極大,極易損害腦部,對其智力發育產生影響,有效的治療若延誤極易出現各類的并發癥,引發死亡。臨床現階段對于高熱驚厥的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如吸氧、降溫等,獲得了較好的療效,降低了患兒死亡的幾率。有關研究指出[3],治療后患兒若無有效護理加以干預復發驚厥的幾率相對較高,預后的效果也不甚理想。所以,治療高熱驚厥重要的環節即為護理干預。
常規健康的宣教經面對面講解、創建宣傳欄、發放資料等措施展開,家屬接受較為被動,自主意識缺乏,效果不但不佳,還將護理患兒工作的量加大,護理人員無法對全部家屬加以顧及,致使療效甚微。
而優質護理中經即時通訊的工具完成疾病有關知識的傳遞工作,不但快捷方便,還可節省一定資源,傳遞途徑較為新穎,方便家屬的查看,使致使獲取的途徑改善,使家屬積極性加大。加強干預體溫中易患兒體溫升高不同的情況為依據,對降溫合理有效的手段進行選擇,使降溫速度加快,腦功能得以保護。加強干預驚厥中以患兒驚厥發生的特點為依據,對患兒癥狀展開合理控制,防止因處理延誤引發不良的后果。
研究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驚厥好轉時間、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與復發驚厥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將優質護理給予高熱驚厥的患兒,可加速驚厥的好轉,使高熱快速消退,降低了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將疾病治療時間縮短,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