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1499)
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慢性關節性疾病,其多發生在膝關節,病理特征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組織的退行性變、骨質繼發性增生,其主要發生在肥胖或者長期重體力勞動患者,該病常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常會造成關節內粘連,關節囊攣縮,進而導致膝關節僵硬,造成膝關節運動功能不全,從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這類患者通常采運動療法進行干預,但通常取得的臨床效果較差治療后膝關節功能恢復較慢,因此未能得到廣泛的推廣。有研究提出可以采用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故為了解決此問題,促進診療效果的進一步發展[1],筆者特進行本次研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經過患者同意,選取自2016 年7 月—2018 年7 月期間在我中心就診診斷為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我們把這60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兩組患者人數相同,實驗組患者男16 例,女14 例,年齡在40 ~65 歲之間,平均(47.6±3.57)歲。他們的病程約在2 ~10 年之間,平均(6.32±0.26)年。對照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齡在41~66歲之間,平均(48.1±4.11)歲。她們的病程在2.5 ~10 年之間,平均(7.25±0.89)年。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壓患者12 名,合并糖尿病患者11 名,不同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病程構成等基線資料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在我中心就診經過X 線等檢測方法確診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無骨性強直且需要進行康復鍛煉。②膝關節的活動度<80°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不能定期復診隨訪的患者。
應用普通針刺治療對照組患者,相應的操作人員由年資較高的針灸醫師進行,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及效果,連續治療2 個月。觀察組患者應用中藥定向透藥治療,針刺治療,運動治療等進行綜合康復。(1)針刺訓練。首先取穴:梁丘、血海、足三里、陽凌泉、內外膝眼穴,患者取仰臥位,將雙膝關節伸直 ,將一次性的毫針刺入患者的穴位。(2)中醫定向透藥治療:使用前先將患者的目標部位皮膚清洗干凈,選用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南京炮苑電子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將南京炮苑電子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的理療電極片(規格:60mm*90mm,2 片/袋)分別安裝在電極兩端,之后貼敷在患者清洗后的病灶皮膚表層,打開機器,調整好頻率,以患者感覺舒適,能夠耐受為準,每次治療20min,每天治療一次。定期應用紅外線定向治療。(3)運動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角度一次增加,每天治療3 個小時,訓練方法采取腿部的屈伸練習,腿部的訓練時間控制在每次10min 左右,3 次/d,變速的負荷運動:每次控制在20min,每天兩次,連續治療2 個月。
應用HSS 評分表量化分析兩組患者康復療效。評分有疼痛、功能、活動度、肌力、屈曲畸形、穩定性6 個項目[4],各項評分與康復療效成正比。
經過2個月的治療后,實驗組患者HSS評分遠遠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
表 兩組患者HSS 評分對比(±s,分)

表 兩組患者HSS 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aP <0.05,差異顯著。
組別 n 功能 穩定性 活動度 肌力 屈曲畸形 疼痛實驗組 30 18.33±2.38a 8.44±1.55a 15.34±2.66a 8.66±1.22a 8.55±1.33a 24.22±1.21a對照組 30 16.24±1.69 6.02±1.22 12.55±2.33 5.36±1.21 5.44±1.03 20.11±1.45
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多為老年患者,目前,隨著人口老齡化逐漸發展,膝骨性關節炎變得極為常見[2],呈現出不斷發展的趨勢,經長期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患者如果未能得到有效的干預,關節內的炎癥越來越嚴重,關節功能將出現障礙,因而需要探討一種有效而又便利的康復治療方法[3]。
臨床上以往治療的方式有很多種,以往常規采用運動治療,通過下肢屈伸訓練,姿勢訓練等手段,但是此種康復方案較復雜,患者的依從性較差,且不能在較短時間內改善關節功能,從而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4]。有研究者提出可以采用針刺治療聯合中藥定向透藥治療,針刺療法通過取穴[5],調理經絡,舒筋活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中藥療法可以充分抱證膝關節組織的血供代謝及營養,且安全便捷,以配合多種康復方法[6]。此外中藥定向治療是通過皮膚進行給藥,避免了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毒副作用少,將配置好的中藥敷在病灶處,將電極板貼在皮膚相關的部位,借助電力及熱力作用,整體具有舒筋活血,強筋壯骨及消腫止痛的功效,同時加快局部血液循環速度,使藥物成分直接快速的作用于病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中藥定向透藥治療聯合針刺及運動療法應用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理論上會取得較好的療效[7]。同時本次研究對患者實施運動干預治療,通過屈伸練習和變速的負荷運動對患者進行康復干預,能夠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產生積極影響,有效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康復,提高患者膝關節活動度和穩定性,改善膝關節功能,緩解患者疼痛。
本次研究中,干預后,實驗組HSS 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該療法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膝骨性關節炎的患者中應用中醫定向透藥聯合針刺及運動治療的效果確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除此以外,依從性及便利性較高,此種治療的方法可作為臨床上膝骨性關節炎的首選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