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韶勇 劉興
(1 青島市市立醫院 山東 青島 266011)
(2 青島市中醫醫院<青島市海慈醫院> 山東 青島 266011)
咳嗽是兒科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疾病,每個季節都有可能出現,尤其以冬季、春季發病數量較多。每個年齡段的兒童都可能會發病,以嬰幼兒居多,多屬急慢性疾病,比如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等都可能表現出咳嗽的癥狀。而痰熱型咳嗽是兒科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證型,多是因為痰熱內蘊所造成[1]。鑒于此,本研究中,筆者選取我院兒科就診的患兒80 例,旨在探究銀貝止咳顆粒治療兒童痰熱型咳嗽的臨床效果,具體詳情見下文。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本院治療的60 例痰熱型咳嗽患兒,作為本次調查分析的樣本,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將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和沐舒坦口服進行聯合治療的患兒設定為對照組,在此之上加用銀貝止咳顆粒進行治療的患兒設定為實驗組,每組樣本數均為30 例,對照組中患兒年齡最小的3 歲,年齡最大的9 歲,平均年齡為(6.1±1.3)歲;實驗組年齡為3 ~10 歲,平均年齡為(6.9±1.7)歲,將選取的60 例樣本的相關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予以計算,一般資料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 >0.05,可比。
對照組患兒使用沐舒坦口服液與頭孢類抗生素進行口服治療,沐舒坦口服液的使用劑量為:2 到6 歲的患兒,2.5ml/次,3 次/日;6 到12 歲的患兒,5ml/次,2 ~3 次/日;12 歲以上的患兒,10ml/次,2 次/日;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銀貝止咳顆粒(規格:2g/袋)進行口服治療,1 歲內患兒,1 ~2g/次;2 到4 歲患兒,2 ~4g/次;5 到7 歲患兒,4 ~6g/次;以上患兒均是每天3 次。7 歲以上的患兒,遵醫囑進行用藥[2]。
觀察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不同方式治療后,患兒的臨床表現(喘息、咳痰、咳嗽等)基本消失,經醫生聽診后發現,濕羅音消失,體溫基本如常者為顯效;患兒的臨床表現(喘息、咳痰、咳嗽等)明顯改進,經醫生檢查肺部體征明顯好轉者為有效;患兒的臨床表現(喘息、咳痰、咳嗽等)沒有任何好轉征兆,且有加重趨勢者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以SPSS25.0 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以n(%)和(±s)表示,差異檢驗分別為χ2和t,當計算結果顯示為P <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有效率較高,對照組較低(P <0.05),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

表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例)
痰熱型咳嗽是兒童咳嗽類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證型,以咳嗽,痰多,痰黃稠為主要特征,其致病因素多以兒童外感風熱之邪,同時邪熱壅肺,煉液為痰;痰與外邪互為因果,相互搏結,導致咳嗽,纏綿不愈;因此祛除外邪,清熱化痰是治療本病證的治療原則。臨床尤其西醫臨床多以抗生素及沐舒坦(氨溴索)結合治療,但是清熱化痰效果不佳,咳嗽癥狀緩解有限。銀貝止咳顆粒方劑中的金銀花、連翹具備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炎、疏散風熱之效;川貝母、枇杷葉、瓜蔞則具備清熱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的效果;而此中的黃芩擁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效用,特別擅長祛肺臟之火熱。以上諸藥聯合使用,組方嚴謹,謹守病機,共奏止咳化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能夠明顯改善患兒的有痰、咳嗽癥狀,使其氣道炎癥得以減輕,進而解除支氣管痙攣的狀況,大大地提升了患兒的臨床療效[3-4]。本次研究中也發現,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較優,而對照組較差,結果再次證實了次治療方式的有效性。綜上,將銀貝止咳顆粒使用在兒童痰熱型咳嗽的臨床治療中,其治療效果比較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