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惠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廣東 廣州 510280)
護理臨床教育是護生在校教育的延續與深化,是護生經過了理論教育之后的系統全面的實踐過程,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主要階段,也是護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新起點[1-2]。長期以來,護理教育者非常重視護生的臨床護理帶教,并進行了積極的探討[3]。微信作為一種應用普遍、有效的溝通方式,在血液內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實習護生入科時,科室組織入科宣教,為護士介紹實習要求及實習應該注意的事項,如規章制度、著裝要求、請假制度、帶教路徑、手衛生、垃圾分類等注意事項。帶教老師及時把入科宣教材料整理后發布到平臺上供護生在線學習,并進行在線答疑,為護生更快融入到科室的實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征得病人同意后,帶教老師根據臨床實際,設計并準備一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針對出現的典型病例的特征進行拍照或錄制視頻,整理好內容并上傳到微信群里,供實習護生觀看學習、分析及討論總結。
由于實習時間相對較短,實習同學可能已輪轉至下一科室實習時,臨床才收治到典型病例,而錯失了寶貴的見習機會。微信群可讓出科的護生繼續在線學習新出現的典型病例,同時也可線下回到臨床患者身邊進行更生動的見習,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
護生實習過程中加入人文關懷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護生職業道德規范解讀、護理關愛與溝通技巧、護士服務禮儀等,讓護生了解專業價值觀、關愛的概念和內涵,掌握醫患關系、護理禮儀、溝通技巧等。在日常工作中,護理帶教老師搜集整理好教學材料,并結合實際工作,模擬各種場景進行視頻錄制,讓學生參與課程的制作,形成了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的各類護理人文關懷的教程。根據課程的進度安排,定期上傳護生學習教材到微信群平臺,供護生在線學習和交流討論。
血液內科護理臨床工作比較繁忙,節奏緊湊,帶教老師的日常工作繁重。微信群平臺的使用減輕了帶教老師的工作量,為發布教學通知提供了便利,此外還可發布小講座、實習考核等相關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缺乏當面積極提問,而采用微信群帶教后,大大緩解了實習護生的缺乏主動的情緒,每個典型病例或臨床操作觀摩后,學生們都可以積極地進行討論,并可針對某個具體的帶教教師提出問題,教師進行針對性的答疑[4]。
為了培養護生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能力,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發布到微信群中進行討論,讓護生參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最后進行總結,讓護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以2016 年7 月—2017 年2 月在我院血液內科實習的36 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帶教,觀察組采用微信群進行帶教,對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統計分析。應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采用t 校驗檢測計量資料,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生的理論、操作成績比較如下(見表)。
表 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 兩組護生的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n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觀察組 18 90.32±3.11 91.68±3.58對照組 18 83.26±3.23 85.76±3.06 t-8.59 6.36 P-<0.05 <.05
結果顯示,微信群帶教學法組護生的理論、操作技能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方法教學組護生(P <0.05)。
在使用微信群時需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禁止發布違法、違規、違反互聯網安全等相關信息。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老師與學生之間利用微信群能就某一知識、場景、案例等進行交流、討論,在交流中師生一起成長進步;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比以前更多元的時代,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徹底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不斷學習探索,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及綜合素質[5]。
總之,微信帶教學法組護生的理論、操作技能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護生(P <0.05),在血液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明顯。臨床護理實習是護生成為合格護士之前的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引入微信群進行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受到各實習護生的歡迎。實踐表明,應用微信群的護理實習教學方法可行、有效并值得應用。